各有思量(1/2)
皇帝的目光陡然一凛, 他一时之间觉得这个愚蠢的儿子似乎是有哪里不一样了, 眯起了眼睛,有几分危险的看向他, “哦?那太子觉得是何人?”
李舜翊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唇,李睿德只觉得一阵心里打鼓——他和太子的关系一向不好, 这不仅是父皇, 几乎凡是对天家众皇子关系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
然而李舜翊从幼时起便顽劣不堪, 虽然也曾经在父皇面前告过自己的状, 可多半都是些招猫逗狗说出来都惹人笑的事情, 何曾如此这般正正经经、有理有据的说自己的不是?
大皇子仍旧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
反正他已经失去争夺皇位的资格,但纵使是落下了跛脚的毛病,却也依然是铁骨铮铮, 自然是不屑于做那些事情的。
四皇子则是仍旧一脸的不知所措, 仿佛还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的样子。
唯有二皇子,虽然他表面上一派镇定自若的模样, 然而藏在袖袍下的手却已经紧紧的握成了拳头,额角甚至隐约有些冷汗沁出,只是在竭力的维持着镇定。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太子会说出什么惊天言论的时候, 却见他神色十分沉痛道:“父皇……儿臣也不知道是何人!儿臣知道, 这朝廷上下, 有许多大臣都看不起儿臣, 觉得儿臣不配这个太子之位……可是儿臣生来就是太子, 难道是那群大臣觉得儿臣不是就不是了么?”
说着他面色更是含了几分委屈, 十分愤愤不平的对皇帝继续道:“那些人都是嫉妒儿臣而已, 父皇一定要替儿臣做主啊!”
皇帝面色一沉,心头又涌起一阵厌恶来。
刚刚果然只不过是他的错觉而已——这个儿子,不仅愚蠢,而且自大……若不是他当年也不会……
皇帝十分嫌恶的看了李舜翊一眼,随后又闭了闭眼睛,面容透露出些许疲惫来。
他不再去看李舜翊,转而把目光落到了强自镇定的二皇子身上,挑了挑眉问,“老二,你来说说看法。”
李睿德拱手上前,心中早已经打了十几种不同的草稿,但眼下状况对自己不利,虽然父皇没有明说,但刚刚竟然是先问太子意见,显然是心中对自己已经有了猜忌和嫌隙,因此便捡了最稳妥的说。
稳妥的妙处便在于,虽然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总归也是没什么错处,因此虽然二皇子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没有一个切中要害,仿佛是把所有的可能都给说了出来,然后又把自己给摘了个干干净净,但好歹让皇帝方才翻涌的心绪又平稳了下来。
他对李睿德的发言也不甚满意,顿了顿,将目光移向了自己的大儿子——自从他战场受伤归来,有了跛足的毛病,便全然收敛了往日的锋芒与气势,甚至于成了比四皇子还要低调的存在。
对于大皇子在前线受伤跛足的事情,皇帝其实是心里有愧的,然而纵使是赐了再多的金银财宝,又怎么比得上他的一条腿?
因此皇帝纵使不爱见大皇子,久而久之,也是对这位皇子越发疏远,今日细细一想,仿佛也是很久没有听到他在朝廷上议事了。
往日里也都是二皇子能言善辩……
这么想着,皇帝的目光凝了凝,随后有些不自然的撇开,“老大,你说说。”
众人皆是一愣。
二皇子李睿德只觉得一阵怪异,父皇已经很久没有问起大哥对政事的意见了……他以为这个竞争对手早已经被淘汰出列……却不想,今日自己答得太糟了,竟然让父皇又想询问大哥的意见了。
难道大哥又要重回竞争行列?
李源汐依旧是一脸的不知所措,似乎隐约还多了几分担心,似乎是害怕等会儿父皇问到了自己头上,不知如何应答才好。
李舜翊则是勾起了一丝略显玩味的笑容,随后却又仿佛是十分慌乱的对大皇子道:“大皇兄,你帮帮我……”
皇帝对李舜翊采取了无视的态度,大皇子却是投过来一个眼神,那眼神有些复杂,仿佛是看着同病相怜的弟弟,又仿佛是在看别的什么。
实际上,忽然被点到名字的李泽育也有些怔愣住。
他虽然是长子,但母妃身份不高,也并不受宠,即便是生下了他这个长子,到现在连个贵妃也不是,地位与如日中天的李睿德母妃根本不能相比。
虽是长,却非嫡,如此身份便显得尴尬,再加上他母家势力不显,他天资也算不得高,所以从小便比不上几乎算是与自己同龄的李睿德和李舜翊。
李睿德从小被极为聪慧,每个太傅都夸奖他,更是极得父皇宠爱。
李舜翊虽然调皮,但幼时也是极聪明的,只是后来才……
唯有他,从小头脑比起两个弟弟便算不得好,只有身子壮实些,教武的师傅总是连连夸他根骨好,是个练武的好苗子。
因此他便从小就想着长大从军,走军功一路。
纵使不能像弟弟们一样文韬武略,也至少能做个大将军,守大禛安宁。
然而随着年岁渐长,但皇位之争渐渐开始显露端倪的时候——他还是动心了。
是啊,身为皇子,谁能对那个位置不动心呢?
于是他早早的请缨出征,成了年轻的挂帅将军,威风凛凛。
然而他还是太年轻,把这一切都想的太简单了。
纵使熟读兵法,仍旧是在前线摸爬滚打,屡次绝处逢生,最后也是付出了跛足的代价才从前线捡了一条命回来。
不,他不止是付出了跛足的代价——还付出了他副官的生命,以及麾下整整三千将士的尸骨。
虽然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然而所付出的这些代价已足够让当年才十五岁的他刻骨铭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