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真正的唐三藏(1/2)
公元983年,12岁的耶律隆绪登上了契丹王位,其母萧太后临朝称制。赵光义以为此时的契丹内部不稳,于是准备以此时期收复燕云十六州,并在986年以三路大军起兵北伐,曹斌担任东路军主帅。
当时曹斌的东路军距离幽州的距离相对较近,所以主要负责牵制契丹的主力,然后等待其他两路绕行至幽州的背后形成包围。然而一向精明的曹斌却在此时出了差错。
他因为手下贪功犯下轻敌之错,对契丹军队发起总攻,结果中了敌方的诱敌深入之计,身后的补给线被契丹切断。
曹斌眼看战事不利,只能率领部队回撤。
契丹部队于是立即追击,曹斌的10万大军在这种局面之下,军心大乱,被契丹军队接连重挫之后损失过半。此次北伐也因曹斌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曹斌在回朝之后被以违令之罪贬职。直到997年才被宋真宗找回朝廷,然而他在此时已经67岁。最终于69岁患病去世。
【绝对称得上名将的一位人物,却在历史中很少被人提及,存在感极低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这是一位很少被后人提及的隋朝名将,一生骁勇善战,数败叛军,绝境之下又能绝处逢生。他爱民如子,为救济灾民,不惜冒死开仓放粮,成为隋炀帝少有的善待的朝廷大臣之一。
他更是一位爱惜部将的好领导,为了营救手下,多次身处险境,甚至为此结束了自己的传奇一生。我们本期视频就来了解隋朝末年的第一名将张须陀。
张须陀出生于公元565年,洪龙军文襄县人,即今天的HEN省灵宝市。他的先祖早在三国时期便是吴国官员,他的前三辈也分别在南北朝时期担任过朝廷官员。
等到张须陀所在的隋朝时期,他更是成了历史上的著名将领,为隋朝平定了数次农民起义。
根据《隋书》记载,张须陀有勇有谋,性格刚烈,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一位打仗能力非常强悍的武将。
公元597年,正值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在位时期。当时的昆州刺史举兵反隋,张须陀于是随军征讨叛军,并因出色的表现升任官职,从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汉王杨谅认为杨广得位不正,于是在今天的山西太原南部起兵造反。
张须陀则跟随隋朝的开国大臣杨素平定叛乱,在镇压杨谅期间又立战功。6年之后,45岁的张须陀已经升任为齐郡通守。
当时的隋炀帝因为征伐高句丽而大举征兵,青壮男丁被大量征用,从而导致百姓无法耕作,粮食价格飞速上涨,因此多地引发了严重的饥荒。
张须陀于是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有人也许会说,作为地方官员开仓赈灾无可厚非,并没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
但隋炀帝曾经严令不得开仓放粮。当时的隋炀帝正在征伐高句丽的战场,张须陀若要派人请命,往来时间最少需要一年之久,可是灾情紧急,刻不容缓,张须陀于是决定先斩后奏,冒死放粮。
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张须陀绝对是位爱民如子的好官,他当时也做好了临死的准备。但是隋炀帝不但没有责罚,反而予以重赏,这也说明此时的张须陀在隋炀帝的心里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
当时的隋朝义军四起,许多地方官吏因为镇压失利而弃城逃跑,甚至有人直接开门迎敌。张须陀则是誓死效忠国家,竭尽全力地维护隋朝的利益。
公元611年,长白山地区的百姓为了躲避征役,纷纷投靠了长白山的反隋义军。
义军头领王薄很快拥有了数万之众,并且多次击败了朝廷派出的围剿部队。张须陀于是亲自带兵征讨,王薄听闻之后非常惧怕,率众南下转战其他地区。
可他就在掉以轻心之际,张须陀居然再次出现,斩首其数千兵士。
王薄面对张须陀的攻势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带领剩余士兵北渡黄河。而张须陀也没就此罢手,又在临沂斩首5000敌军才停止追击。
公元613年,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杨素之子杨玄感趁机起兵造反。
最后造反失败,杨玄感自杀而亡,隋炀帝随后下令追究了3万多人,其中2万多人遭遇冤死,所有接受过杨玄感救济的百姓全被坑杀。
可是隋炀帝的大杀特杀使得各地起义越发严重,王薄又连同其他叛军再次起兵。之后张须陀奉命镇压,首先以水军阻断其物资输送,然后亲自率领2万步兵攻击叛军。
王薄联军又遭重创,兵败溃逃。张须陀所获的战利品不计其数,隋炀帝因此专门命人为他画像。
张须陀不仅有着出色的用兵能力,他的自身武力其实也非常厉害。
王薄联军退兵之后,与其联盟的2万叛军又在同年突袭了历城。张须陀因为事出突然没有准备,仅以5名骑兵与叛军作战。虽然最后深陷重围,但他却在深受重伤的情况下一直拖着援兵入城。
史书记载他身中数创,勇气弥厉。虽然没有明确他的击杀记录,但他既然能以区区几人拖延至援军到来,就足以说明他的武力绝伦。
我们熟悉的唐朝开国名将秦琼和罗士信其实曾经也是张须陀的手下。当时北海郡的叛军迅速崛起,张须陀认为只有派出骑兵方能获胜。
但是这股叛军兵威强盛,张须陀手下没人愿意请命出战。就在众人不敢接口之时,并不出名的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挑选部分精兵向叛军发起突袭。叛军果然如张须陀所料,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遇大败。
公元614年11月,张须陀统兵围剿占据在蹲狗山的左才相叛军。左才相在隋军的紧逼之下率众投降。张须陀因此威震东夏,被任命为河南道十二郡的处置讨捕大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