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旗加身(2/2)
“还望将军斟酌,此事乃皇帝身边佞臣所为,李业和苏逢吉竟然杀了史将军,杨邠和王章大人。如此下去天下必将大乱,我大汉必将不保啊,恕在下斗胆在下恳请将军率军到汴京清君侧,除佞臣!”赵匡胤说完跪了下来。
下面的所有将士振奋的高声齐呼:
“清君侧,杀佞臣!清君侧,杀佞臣!”几日后郭威便带着王峻、赵匡胤等人及四万大军前往汴京。
“清君侧”,柴荣和被留下的一万人驻守邺都。
“父亲,我也要去汴京我要为倾心和孩子们报仇!”柴荣对于郭威的安排有些不满的说到。
“此事我早有安排,你就留在邺都镇守。照顾好南儿和训儿。”
“可是义父孩儿想亲自去……”
“这是军令!”
还没等柴荣话说完,郭威丢下一句话转身而去。
三日后郭威带领着四万大军南下而去。
院中靶场中间柴荣在那里拉满了弓瞄准把心,这把心的周围已密密麻麻的插满了几十只箭。
“咻!”的一声箭把原来耙心的那只劈成了四瓣。而他受伤的手滴着血似乎还要在拉满弓。他身边的侍卫也只能看着,因为经过了这件事后的柴荣变得脾气暴躁,没有人能劝阻得了。
待他满弦待发之时,符宣懿站在了把心的前面柴荣正蓄势待发看见她在把心前,但此时已来不及收弓。箭直接朝着符宣懿的眉心疾驰而来。
“宣懿!快闪开!”看的身边的侍卫呆在了那里。
此时的箭从符宣懿耳边一阵风的疾驰而过,“嗖”的一声插在了她身后的箭耙上柴荣急的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流下,他赶紧飞奔似的的跑了过来。
“宣懿,有没有伤到你?让我看看。”
柴荣看着一脸镇定的符宣懿。
“你是不是疯了?不要命了吗?你知道不知你这样多危险,刚才要不是我偏了一下,这一箭岂不要了你的性命!”
符宣懿看着他:“柴大哥不也是如此,你的手若是再射上几只恐怕是今后再也不能拉弓射箭了。”
符宣懿拿出手帕擦去他手上的血,这旧伤新伤一起重叠着。
“柴大哥宣懿知道你这手上的伤口的疼远不及心里的万分之一,可是柴大哥,你有没想过倾心姐姐和小豆子,小石头諴儿都不在了。但是你还有训儿他还那么小,你不能这样的糟蹋自己。若是倾心姐姐在天有灵,想必也不想看到你每日都是这个样子!”
“宣懿,我想去替他们报仇可是义父这次却偏偏让我留守邺都。我留在这里什么都不能为她们做?我这心里怎能不着急!”
“义父此次南下,关系重大若是胜了便可以为家人报仇,如若是败了那么邺都是他唯一可退的地方。只有留一个他最信任的人在此啊!义父乃一片苦心啊!”
符宣懿说着继续给他包扎着伤口。柴荣此刻只是安静的看着她不再说什么。现在也只有符宣懿才能安慰这个脾气暴躁的柴荣了。
之后柴荣代替郭威每天专心的治理的邺都,符宣懿就在他的身侧帮忙整理些文书之类。
郭威大军所到之处汉军听闻郭将军的人马,无不忘风而降。义军一路向南不到三日便驻扎到了汴京城下。刘承佑派开封府尹侯益、保义军节度使张彦超等人带兵抵抗。郭威于七里坡之战大胜,而刘承佑既然在出逃的途中被郭允明戏剧性的杀了。很快郭威便攻入都成汴京城。
他不顾其他人的劝解,进城的第一件事便是回到自己的将军府望着眼前这座如同废墟一般的府邸。想着往日一家人欢乐的样子,想着青儿,鸿儿围在自己身旁的耍闹的情景,仿佛那日和家人离别就在昨日,想到这里他不禁老泪众横。在这一片废墟之中竟然呆呆的忘了整整一宿。只是杀入汴京城内的士兵早已杀红眼,在王俊的默许下疯狂的抢掠,遍京城内乱做一团。
赵匡胤看着汴京如此的情景,急忙的进入郭府。
“郭帅,您节哀,逝者已矣。您还是回到军中吧,这夜里寒凉别再找了风寒!如今汴京城内一片混乱,若是您在不下令阻拦,怕是这遍京城明日会成为一座空城了!望您回去主持大局!”
其他人见郭威如此根本不敢上前劝阻。任凭赵匡胤跪在那里说了许久,郭威还是坐在废墟之中,一直沉默到天将亮。
日出,一道刺眼的光晃的郭威眯着眼睛,他这才清醒过来。看着跪在地上的赵匡胤。是时候去进宫面见李太后。他起了身,出了门才见到百姓关门闭户,一片破败的景象。这才赶紧下令制止了这场浩劫。向皇宫方向走去。
汴京皇宫内。李太后搂着身前的刘赟,刘赟只有五岁大。是刘氏宗亲河东节度使刘崇之子。刘承佑向来多疑,在封刘崇为河东节度使时便留下了刘崇的儿子刘赟在这宫中为质。这皇帝如今被杀了,而先帝除了刘承佑,长子刘承嗣早年病死,再有就是李太后还有个小儿子从小身体羸弱一直在病中,所以这重新立储之事。当初皇帝就是不听自己的劝诫,杀了郭威一家,这才逼反了郭威,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如今这皇位可不是容易当的,这郭威打进了京城。皇帝职位也不过就是个摆设,说不定哪天被杀,所以她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让身边的侄子登上这个位置,已保自己幼子的安危。
尽管她对郭威不满,还是下诏立刘赟为新帝,封郭威为辅政大臣。郭威给远在河东的刘崇书信,刘崇知道自己的儿子继承了大统,满心欢喜,本来还想着趁着皇帝新丧带兵想带兵到京城捞上一笔。这一封来信彻底改变了他的主意,很快他便回臣表对于儿子登基当上这个皇帝祝贺。稳住了河东。接下来的是就是该为自己报仇了。
小皇帝登基的第一道圣旨便是斩了那误国误君的刘铢和苏逢吉,由郭威亲自押赴城中邢台斩首。全城百姓群情激奋,拍手叫好。除去了两个制造汴京血雨腥风的始作俑者,杀之而后快。人头落地的那一刻,算是给所有这次死去的人一个交待。郭威也并未牵连他们家人。全城百姓都齐呼郭将军英明大义。郭将军的英明一夜传至整个京城。
邺都城内,郭威大军的捷报频频而至。
“太好了义父已顺利进驻汴京。”柴荣高兴的说道,也是这些时日以来第一次又见他笑了。
“报,少将军汴京有紧急密信”说完传令兵把带有火漆密封的一封信承了上来。柴荣屏退了士兵。
他打开了密信,皱着眉头:“义父此次没有叫我一起去汴京,如今又要叫我带领五千人三日内人火速到达澶州,并谎报军情称契丹南下。这是何意?”
“义父是有所计划了。”
“义父不会是要?”他们相视一下。
他们安排还邺都的所有事宜一路急行军前往澶州。
新帝登基没过几日,边疆便传来契丹趁着这个皇帝大丧新帝年幼举兵来犯。
李太后只好下旨就让郭威率军北上前去抵御。郭威率领着四万大军一路北上。
三日后待大军到达澶州,暂时休整不再前进。
次日清晨郭威便下令继续北上,可他还未出府就有一群士兵拦住了他的去路。他们狂呼道:
“我们此次进京,已经与刘氏结下仇恨。如果小皇帝即位,我等日后哪里还有活路?不如今日尊郭帅为天子,共取富贵。
郭威一听大惊失色,急忙喝道:
“胡闹!你们想造反不成”
“刘氏无才无德,郭帅才是真龙天子!”
郭威气的拔出剑来指着手下士兵说到:
“我郭威在□□面前立下重誓,誓死效忠刘氏大汉,愿为大汉天下流尽我郭家最后一滴血。你们此时让我造反,岂不是将我推向不忠不孝,人人唾骂的地步吗?”
此时柴荣站了出来:
“我们郭家全府上下除了小妹平南拼死救出了训儿,其余三十六口全部遭此劫难,难道我们的血还没有流够吗?”说完跪了下来。
想到此事郭威心里便不是滋味。
“想我军战士风餐露宿誓死守卫这大汉边疆,誓与契丹抵抗到底。而那刘氏皇帝在做着什么?他昏庸无度,在宫中夜夜笙歌,还听信谗言,杀了那么多忠臣全家,这样的皇帝不要也罢,我们拥他做甚!”
“反了,反了!!誓死效忠郭帅!”
底下士兵群情激奋,眼见着局势就要控制不住了,郭威拔出捡来指着赵匡胤“赵匡胤你不怕死吗?”
“为了全军安慰,为了郭帅,为了天下百姓我赵匡胤死又有何惧!”
这时柴荣使了个眼色,赵匡胤身边有人托着托盘托盘上放着一面黄旗,赵匡胤也不顾郭威手中的剑,一把扯过黄旗迎风一抖披在了义父的身上。
而此刻符宣懿与柴荣,赵匡胤,郑恩等人齐齐跪下:“我等誓死用力郭帅为帝!”
“誓死效忠皇上!”
“皇上万岁,皇上万岁,万万岁!”
郭威此时早已呆在当场:“你们,你们,哎!”
事已至此也就不再推脱。狠狠的摔下手中的利剑大声喊道:
“我郭威承蒙全军将士推崇,在此立誓,定当不负众望,在座各位及天下百姓不再流离失所。过上太平日子。”
就这样郭威在澶州,在大家的推举之下身披黄旗成了新的天子。此时柴荣和匡胤都望着符宣懿都相视笑了一下。
“还是宣懿聪明不但解了义父心结,还想出这么一个主意。”柴荣跟赵匡胤匡胤说着。
“是,宣懿聪慧!”赵匡胤宠爱的看这身旁的符宣懿。
“义父仁德遍天下,自古仁君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懿儿只是不想看到这天下乱世百姓流离失所。我相信以义父仁德定会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生活。”
而此时郭威称帝的消息已传到汴京城内,李太后接到此消息早已色变,她为了保全自己和儿子的性命,也只好下诏让刚小皇帝禅位于郭威为皇帝昭告天下。
郭威得知消息回到了汴京。
在公元951年,正月初一这一天郭威搬师回朝,于正月初五这天身穿冠冕,在崇元殿百官齐呼“万岁”声中正式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周,年号广顺。就这样在广顺元年,一个新的政权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