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2)
“嗯,军师所言极是,我听说军师近日少眠,务必要珍重身体,不要过于劳累啊。”刘备宽抚半日,我听得昏昏欲睡,正欲着时,听得刘备起身的动静,估摸他大概是要走了。“军师,怎的屋里竟是梅香,方才饮的茶也是淡淡有梅味,这五月里,梅花早该凋了吧。”走至门口,刘备停下脚步,略带好奇一问。
“不过是将三月里的即凋梅花摘了制作而成,主公要是喜欢,我派人送些过去便是。”
“好好,军师留步,不必相送。”说罢,刘备跨门而出,大踏而走,我望着他走远了,才想着从屏风里出去。
“速去请公琰写了文书,递与子龙,允他五日假,前来荆州相聚。”刘备一走,诸葛旋即转身,听了吩咐的容哥儿一声“诺”未说完全,两腿已撒欢跑的不见人影。诸葛口中的公琰便是蒋琬,诸葛曾说,荆州初定,尚不安稳,想要州郡长稳,先得从执政执法的各级官吏整顿起,治州在治民,治民在治官,而治官之道,务在举贤,目的就是要将各级官吏变成贤人,贤人治民,民治则州治,因而他任用蒋琬这般德才兼备之人。不过我对蒋琬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他和诸葛、董允、费祎被后人合称“蜀汉四相”,而且在诸葛命陨五丈原之后,蒋琬继承了他遗愿,成了诸葛的接班人,但那毕竟已经是几十年后的事了。
我绕过屏风,诸葛已跪坐在榻几前,手执竹简,仔细地看起来,听见我走近而故意放慢的脚步声,他伸手揽过我的腰肢,我结结实实的坐到他腿上,撇头瞧了瞧,问道:“阿北在看什么?”
他不回我,把竹简递到我面前,我凑上去,只见几行字陡立:吾宁肯跳海,也不愿在假仁假义之人手下效力,汝趁早断了念头!这不是方才刘备说的那个刘巴嘛,没想到这些话还真是出于他口。“这个刘巴为何不愿效力主公?”我仰头皱眉问他。
“昔日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他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主公,他却北上投靠曹操,这也是主公厌他的缘由,之前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我主公所得,他不能复命曹操,而后遂远至交趾,如今辗转又入益州。”他停住不语,递了口茶喂我喝了,“刘巴之初不随主公,我想八成是不愿做凤尾,如今又拒绝你邀官,多半是有文人意气,他把三郡弄丢了,没有脸面回去见曹操,而主公也只是暂留荆州,或许他看不到稳定的希望呢?”我抬眼将心中所想一一道出。诸葛默默听我说着,脸上露出欣赏之意,放下竹简,将我轻轻搂住,笑着说道:“你说的有理。”
“可是这个刘巴究竟有什么神通广大之处,你非要他不可?”我又道出心中疑惑。“他这个人,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且对财政也有着独特见解,日后主公入蜀需要这样的人才。”诸葛抵在我的额前,下颚一合一闭,话语间,一副轻巧疏松之意。我却为之震惊,原来诸葛此时就已开始为入蜀筹划细节。
蜀汉,蜀汉!鼎力三国的又一大势力。
“罢了,既然他此时已在益州,我也不强求,就让他在益州做做铺垫吧,他现在也只是在逞口舌之快罢了,真等主公入蜀,他必然会来相辅的。”他灿然一笑,面朝貂儿,“去布饭吧。”
俗语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这乱世之中,更是如此,哪一个谋臣不想择得良主,或出谋划策,或力挽乾坤,或流芳百世……可往往世事不尽如人意,前有东郡县令陈宫,义释曹操,却因曹操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而自觉跟错了主子与其断义,后随了吕布,也终究不是明君,最后不降曹操被杀死,令人唏嘘。而在这种战乱时期,有鸿鹄之志却得不到施展的名士何止陈宫一个,即便识人善用,擅笼络人心的刘备也没能让所有天下名士折服,他也没能给他们施展抱负的舞台,就如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刘备因其相貌丑陋而不重用他,使得他最后死于落凤坡下,英雄迟暮啊……想必这也是那刘巴心之所忌。
还好,我的诸葛他觅得明君,侍得明主,一身抱负没有空费,我知道,我的诸葛会千秋万代,为后人敬仰,垂名青史。
“婼儿,你这丫头,唉……”诸葛接过貂儿递来的手帕,替我拭泪,“你是水做的吗?”他无奈蹙眉。“切,是啊,我就是那湘江水做的女儿。”我哭着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