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2/2)
赵永宽:那回家肯定是要打的。
记者:打得很严重吗?
赵永宽:对,就拿那个鸡毛掸子使劲抽呗。
记者:他们抽你哭了吗?求饶了吗?
赵永宽:不求饶,求也是白求,没什么可说的,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嘛。
解说:被找回去没过多久,5岁的宽宽被转卖了,买主姓吴花了7800元钱买了他,家里只有一对老人,和两个孙女。
赵永宽:就是父亲可能过世,母亲嘛又改嫁不在这边,就留两个女儿在家嘛,还有爷爷奶奶。
记者:在这个家里怎么样。
赵永宽:刚过去吧,也是老往外跑,然后慢慢的,他爷爷奶奶好像还好,买玩具过来让我玩呀,也按时给吃的慢慢习惯了,好像就待住了。
解说:后来赵永宽才知道,买他的这笔钱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一笔巨额支出,XXX4年的福建农村农民得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尤其是这户人家,多年靠低保维持生计,爷爷年迈体弱,奶奶常年瘫痪在床,由于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宽宽被吴家姑姑带回去收养,姑姑一家待他视如己出,没有殴打和虐待,但是他依然忘不了自己曾经有过一个家,有爸爸妈妈和哥哥。
赵永宽:想也没用,就上小学的时候,我记得好像都,好多时候都是梦里哭醒的,一起来枕头都是湿的,反正梦里吧,都是喊妈妈这种事,看见别的小孩叫妈妈,那就这样,就在哭,梦里哭的,现在长大了很少了。
解说:在众多的寻亲案例中我们发现,被拐卖的孩子往往收买的家里当做劳动力,一般不会接受太多教育,会识字能算账便足够,小学五年级赵永勇就被迫休学回家了。在家里干了一年农活后,跟着村里的老乡到广州做学徒学习玉雕的技术,弟弟赵永宽则读到了初中毕业,跟着吴家亲戚来到北京,做起了建材生意。
自从被拐卖之后,赵永勇和赵永宽兄弟二人再也没有过过生日,小时候妈妈做的长寿面也只能存在于记忆之中,弟弟逐渐接受了新的生活,但是哥哥赵永勇却念念不忘要找回家人。
赵永勇:小时候我去找我弟弟。找过,然后长大的时候。
记者:小时候找过你弟弟。
赵永勇:对。
记者:怎么找。
赵永勇:就在村里面找,因为我感觉好像他被卖到一个我们隔壁村嘛。
记者:你老觉得他离你不远。
赵永勇:对对对,因为有人跟我说他说见过,见过弟弟长得跟我挺像的,然后我问他们在哪个村,他们就跟我说是在哪个村,我感觉很近,就前去找了却没有找到。
解说:XXXX年,赵永勇跟着老乡来到广州做玉雕学徒,徐家人特意叮嘱村里人要把他看好,两年以后,赵永勇就离开师傅单干,迫不及待地脱离了徐家人的控制。
赵永勇:徐家人对我一直很刻薄,反正我就感觉他们没有把我当成儿子看待,无所谓的,反正就这样,他说这个孩子肯定早晚都会找回家的,所以当时我也在想。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就这样了,他们也一直对我不好,我自己要有志气要坚强嘛,就不愿意再回到那个讨厌的家里,就一直待在广东。
解说:离开师傅之后,赵永勇自己学着揽生意雕玉石卖货,赚到钱以后就去坐火车到处寻找自己的家乡。
赵永勇:到了一个地方就是坐火车嘛,去每个地方就去看一些风景啊,然后去吃一些当地的特产水果,看看是不是我小时候家乡的口味,一直没有,到了XXX0年,那时候开始,就才确信我肯定是四川的,因为这边四川人也比较多,然后有时候我会问,四川这些打工的嘛,我说你们四川有没有什么特产啊,我看看问他们,能不能跟我吻合一点,他们就说有这个东西,然后从他们的口音跟我小时候说的四川口音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