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金口玉言(1/2)
怎么现在还在说谎?即然是安定王的属下,还知道少爷的身份,那为什么还在称自己为”我“?而且,若真是这样,一开始又为什么不直接说?
谢非的额头上也是汗涔涔的,他一开始就采取了一种说话留一半的策略,一般的人若是对你有怀疑,那对你说的话是不可能完全相信的。所以你要说话说三分,留七分,这三分里或许还要有一两分是真假难辨的。谢非观察了一下两个人的神情,暗自一咬牙决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演技,照猫画虎的模仿影视剧就好了。
“我……我并不确定殿下是否有此意。“谢非强迫自己改掉了称呼,他说完这句话后特意停顿了一下,再次观察了一下两个人的反应。果然李满儿就犹如惊弓之鸟一般,听到这句话后整个人都颤栗了一下,他看了一眼沈双,得到示意后小心翼翼地往门口走去,在转身的时候李满儿神情阴冷地看了一眼谢非,像是实在没有想到他竟然敢真的这么称呼自家的少爷。
沈双虽然有些好笑谢非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竟然依旧不跪不拜,但他倒也不是很在乎。十二岁以前,他都以为自己是个普通人家的落魄小少爷,没想到等父亲战死疆场后,一个男人竟然带着父亲的遗物趁夜到了他们家,这人就是安定王。
所以在十二岁之前,沈双其实没有接受过别人这么大的敬意,除了章小元,章小元比他大五岁,是跟着他父亲从宫里一起逃出来的小太监,当时的章小元只有三岁。
沈双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转身看着行礼姿势奇奇怪怪的谢非,突然笑了起来,“谢兄若是能一开始便据实相告,我们就不会生出这么多的猜忌了。”
谢非面露尴尬之色,“实属……实属我……”
“哎,谢兄有此担心也不为奇怪。“沈双摆了摆手,打断了谢非的话头,他在原地踱步了一圈后又重新坐在了椅子上,“我确实没有起兵参军的意思。”
“殿下!”谢非闻言大惊失色,连忙诚惶诚恐地道,“殿下,国难当头啊!”嘴上这么说着,谢非心里却是暗自嘀咕,主角你骗谁呢,你何止是没有起兵之志,我看你就差一个斩白蛇了。虽然心里这么说,但谢非当然不会说出来,他觉得自己这一跪算是恰到好处,来主角的府上不过半日,他接连改了几次称呼,不仅从原先的点头含笑示意,到现在的口中惊呼“殿下”,其间经历地种种紧迫只有他自己知道。
沈双见他不像安定王幕僚那样夸夸其谈,长篇大论,只是嘴里反复地说了几句“国难当头”,全然一副来劝谏自己的模样,不由得心里再度升起了怀疑——这个人,莫非真的是安定王的人?
谢非给自己的定位从来都不是秀才,也不是来主角手下做一名师爷,他在玩游戏的时候给自己的选的职业就是将军。先不说自己有没有那个脑子做师爷,就光说日后肯定不只仅有他这一个师爷,若是几个师爷突然兴致大发,想要对个对子,或者当场作诗写赋的话,谢非可不觉得自己能写的出来。再说了,他内心深处也有报效祖国,征战沙场的念头。
沈双瞥了一眼谢非,“你即然自称是安定王的手下,怎么之前都没有听王爷提及过你?”
谢非惭愧道:“我资历尚浅,这次也是临危受命,王爷被鸟怪追击至江边,兄弟们为了保护王爷死的死伤的伤,只有我凭借着自己年轻,穷有一身血气,所以保护着王爷奋勇杀敌,侥幸苟活了下来。只不过,我那百十个哥哥们……”
谢非哽咽了一下,仿佛像是在说真话,“王爷见大势已去,便让我拿性命发誓,若是不能与殿下长久,便不得好死!我……我跳下江水,在潜游时后背中了一箭,九死一生地才找到了殿下!“
谢非的声音越说越颤抖,听这语气似乎是要忍耐不住哭了出来,他抽噎了一下,沉默了一会调整自己的语调才继续说道:“殿下若是不信,可以亲自检查我背后的伤痕。“
“谢兄弟严重了。”沈双轻笑了一声,“即然受了伤为何不早说,一路走来想必是吃了不少苦头,我见你面色苍白,还以为是天冷所致,早知如此就叫人去请郎中了。”
谢非微微抬起了身,适当地收敛自己的情绪,用一种悲痛地语气说道:“谢过殿下。”
沈双也不再掩饰,“除了你,还有谁知道本殿下的身份?“
谢非摇了摇头,回想着剧情,略微伤感道:“没有了,王爷只是在殉国前将此事告知了我而已。如果王爷之前告诉了别人,那我也不知情。想必这一点殿下比我更加清楚。“
沈双似乎发出了一声轻轻地嘲讽,但实在是太过于轻微了,让神经处于高度紧张中的谢非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脸颊也因为肾上腺激素的飙升而变得微红,像是喝了酒一般。
“你今年二十一岁便做了安定王亲兵,也算是个青年才俊,不知参军几年了?”
谢非知道这又是个试探,他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玩《折翼》这款游戏,经历过这款游戏的爆红到冷寂,又在高中时翻红过一次,也算是一路见证了他的成长,谢非算了一下如实说道:“回禀殿下,我十三岁参军,到现在已有十年了。”
“十三岁?”沈双诧异地一挑眉,当兵可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一般都是家里实在没什么钱了,养不起自己才会选择进军营去当兵,而他这个年纪就算去了兵营也只能在军屯里当辅兵,干一些重活累活。可他当时年纪又小,一般这个年纪的男孩力气有的还没女孩大,进了军营里也是多费口粮罢了,很少会有军队愿意收。
沈双转念一想,安定王为了安抚手下征战多年的士兵,确实在十多年前收过一次女营,如果是这样的话军队里出现拖家带口的情况也不奇怪。算算年纪,这个谢非倒是也没说错。士兵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想要进军队也就不奇怪了,营地里的人大多互相都认识,哪个人的孩子进去了互相打个招呼,也都能照应一下。
只是……沈双的眉头再次皱起,安定王怎会不知道这么做的巨大害处呢?
若是自己的妻儿在女营里还好说,但要是儿子进了队伍里,这些士兵还哪会想着拼死杀敌?遇到危急关头,第一反应应该是转头去找自己的儿子才对,这样肯定会军心大乱,军队不急即溃。
安定王虽然经常打仗,但是二十多年来打过的胜仗却也不多,他手下之所以能聚集着这么一大批士兵,都是因为他仁德的名声。愿意报效国家的百姓们,大多都愿意带着锄头铁锹来投奔安定王麾下。所以安定王的手下的士兵,一大半都没有受过正式的训练,就连安定王本人,虽然作战经验丰富,但沈双凭借着搜集安定王这二十多年来大大小小的战役经过,得以判断出他绝对称不上是一名优秀的主帅。
但是就算如此,再怎么愚蠢的将领,也该知道妻儿丈夫不能合营的这一个道理,更何况是让孩子待在士兵的营地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