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王妃又跑路了 > 知遇出征

知遇出征(2/2)

目录

户部尚书蔡迁听了,一下便跪在了地上,“请陛下赎罪。户部在刚入秋的时候,便开始准备冬后的赈灾事宜,不过陵王殿下去得匆忙,东西又要得急,一时间,臣乱了阵脚——”

“你都是朝中多年的老臣了,就这么点突发状况,还能让你自乱了阵脚?嗯?”

蔡迁趴在地上,偷偷抬了下头,又急忙底下,“回禀陛下,只因陵王殿下确实是人未到,只派人传了个信过来,实在是有些过于草率。况且这亲出赈灾又没有圣上口谕,因此臣以为——”

“北境灾荒是何等要事?陵王身为皇子,在朕病下的时候,替朕心系着北方的难民,不过走得急了些没有来得及正式请奏,爱卿难道就如此不懂得变通吗?”

蔡迁不敢说话。

“中书令以为呢?”赵霁看向蒋英狄,“朕不在的这段日子,可是蒋卿在代管这一应事物的。”

“回禀陛下,此事,是臣的失职,还请陛下赎罪。”蒋英狄不为自己辩解,直接请罪。

中书令在朝中位高权重,更是陛下的亲信重臣,蒋英狄这般性子,众人早已见怪不怪。

赵霁见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道:“如今北境黎民怨声载道,怕是,一时间是平息不了。至于如何罚你们两个,且看事情后续如何发展。现在,你们赶紧把该备齐的一应物资全部都准备好了赶紧送过去,动作要快。”

蔡迁和蒋英狄赶忙谢了恩,站回到自己的位置。

“如今北境□□四起,怕是边境的州府一时间也应付不过来,因此朕想——”

“报!——

“启禀陛下!边关急报,颍州翚水至边关有大约十万农民兵对颍州、潭州北部形成了合围之势!颍州知府万友青大人特来向京城求援!”

“什么!”

赵霁震惊,群臣也按捺不住了。

“十万农民兵……”赵霁气得牙关紧咬,“这是要造反吗?”

一直默不作声的赵禹看了蒋英狄一眼,嘴唇抿得紧紧的,当即请命道:“父皇,颍州毕竟是关防重地出不得差池,眼下七弟又还在北境,当务之急是立刻派军前去支援万大人。”

“陛下,臣以为华王殿下所言甚是,颍州过来便是潭州,潭州过来便是京城了!望陛下早作决断!”

“臣附议!”

文武百官纷纷跪下请命,赵霁却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未做声的陆震,“陆卿以为呢?”

陆震上前两步,张了张嘴,“陛下,百姓暴动、起义,无非是天灾人祸,实在是决断了他们的生路,因此他们才不得不走上了这么一条大逆不道之路,纵使声势浩大却也不成气候。臣实不相瞒,因小女跟随陵王殿下,尚且也在潭州,前几日,臣已经派犬子押送了一批府上的物资前去支援。若是押送及时,兴许颍州一役可以幸免。”

“那这十万民兵……”

“陛下。”

陆震忽然跪下,闭了眼,深吸了一口气,“陛下,民兵起义本不足为患,只是这颍州毕竟临近青泸城,事关重大。而今日早朝前臣收到急报,小女已经……已经领兵前去颍州了。”

“你说什么?”赵霁大惊失色,“陵王妃?她、她……”

“陛下不必忧心,小女乃是将门之女,能为陛下效力求得边关安宁是小女的荣幸。只是这边塞重地关系到陛下的江山社稷、国之安危,臣请命,愿率军亲征北境,以解北境之危!”

*

养心殿,赵霁命吴光遣散了所有人,只余了陆震在。

开口便问:“陆卿效忠朕,已经多少个年头了?”

“回陛下,已有二十余年了。”

“二十年了啊。”赵霁侧靠着椅背,眼睛不知看着何处,半晌后,轻声叹道:“朕知道,这二十年来,你对朕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更多是为了感念朕对你的一点恩情罢了。其实在你心里,青泸城、北境一直是一道过不去的坎。”

“陛下,老臣惶恐。”

赵霁抬手,“不必避讳朕,朕知道你心里的想法。当年陆家满门英烈血洒青泸城,拼死保下的疆土,却被先帝和一群误国书生亲手捧着送给了东胡。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朝局仍旧是一片混沌,边境百姓仍旧不得安宁。朕在这有生之年,实在是不知道应该如何,才能让葬在北境的英魂安息啊。”

“陛下……”陆震向赵霁行了一大礼。

赵霁伸手,吴光便过来将赵霁慢慢扶着坐起来。

“陆卿此次北境之行,朕允了。”赵霁一字一句,“相信陆卿想做的事情,也是朕心中所想的。你,且去做吧。”

*

四十多年前,陆门儿郎战死沙场,朝廷以女将之血祭军旗,将青泸十八州拱手让给了敌国东胡,陆家一片残破,只剩了一个刚足年岁的陆震,守着满屋子的灵位。

曾是开国元勋的陆家,就此没落。

又过了二十年,彼时朝廷积弊已深,内忧外患,边境缕遭侵犯,就连国力不及大羽的西凉、大周也频频来犯。此时陆震膝下已有一子,毅然决然为朝廷献身,征战西凉,逼退了敌军,迫使西凉割让九州之地、签署盟约,换取了西北边境二十多年的平静。陆震因此获封“护国将军”的荣称,重修陆家府邸。

但,朝堂上仍是文官当道、迂腐不堪。

先帝忌惮打压,文官构陷排挤,陆震在朝廷的际遇仍旧十分糟糕。

彼时,还是个王爷的赵霁找到了陆震。

陆震问,殿下尚且无权无势,能给臣什么?

赵霁说,本王如今什么都给不了你,但以后,本王会给你你想要的。

陆震问,殿下可知臣想要什么?

赵霁说,本王知道。陆将军心中之所愿,也是本王的夙愿。

三年后,先帝驾崩,身为护国将军、手握兵权的陆震拥护赵霁登上王位,在京城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赵霁登基之后,立刻将朝中文武百官进行了一次大整改,又开始整肃地方积贫积弱的困境。

十多年来,赵霁一直在努力达成他的夙愿。

陆家宗祠恢复,护国将军府邸重新建起,陆震成了朝中最有权势的功臣。

可他知,自古功高盖主不得善终,恰逢长子陆之骁征战东南边境大胜大周,获封“骁勇将军”称号,他便将手中的权利转交给了长子,而自己空有“护国公”之名。

这么多年,也没能将他那颗寒凉的心重新焐热。

这么多年,他闭上眼,想到的竟还是叔祖父、父亲、叔伯以及哥哥们战死沙场的惨烈,想到的还是姐姐嫂嫂不得不拿起□□远赴沙场,想到的是陆家军在战场上奋力搏杀,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维护大羽的边境。

可,结果呢?

“老爷,天气寒凉,您怎么不在屋子里呆着?”管家给陆震拿了件衣裳,“老爷从宫里回来之后,便一直站在这里。可是记挂着大小姐和三少爷吗?”

陆震由着管家给他披上了衣裳,眼睛却还是望着北方的天际。

许久后,他问:“阿良,你在陆家多久了?”

“小的从小陪着老爷一起长大,怎么也得有五十余年了吧。”管家不假思索。

“算一算,父亲和大哥,走了也该有四十几年了。”眼底染上了悲伤,陆震长叹了一口气,“想想这府宅,当年是何等地热闹?盛极必衰啊,盛极必衰。陆家,想是已经走过了最鼎盛的时期。怕是……真不知道如果是大哥在的话,陆家,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

“老爷!”管家声音悲怆,“老爷今日为何突生如此感慨啊?”

“这人年纪大了,就容易伤春悲秋的。这段时间,总是想着当年和叔伯兄长在这院子里练武。在所有兄弟中,我年龄最小、资质最差,父亲也就由着我在一边瞎玩。大哥是资质最好的,所有长辈都夸他一定会继承老祖宗的衣钵,可父亲对他却是最为严厉。当年他出征北境,以少制多,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父亲知道了,别提有多骄傲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