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渔夫 > 【十七】故弄玄虚

【十七】故弄玄虚(2/2)

目录

文山庐道:“听父亲言,似是如此。”

文山庐不知燕都圣上生辰,如今知晓这事儿,心中也多了些想法。而文相国方才言大云将遣使于燕,不知为何,文山庐竟觉得至时宫中定会出现事端,而他也多了层私心,不知那时,大云会遣何人来燕。

文相国未立即出声,看着文山庐面容漠然,他自己脸上倒是渐渐起疑容,皱眉扶额,过了一会儿,才道:“只是思前想后,如今,我却认为圣上执意要封王于二皇子,是早有安排。”

文山庐疑道:“父亲的意思是?”

文相国犹豫,袖子里的手来回揉搓着,微声道:“先帝舍原为太子的晋王,而改立当时本应去易地的易王为太子。”

文山庐听师傅说过,易王即为当今圣上。

文相国接下来的话,文山庐自然也是知晓的:“当年只因燕云岐山一战,燕败,输五座城池。后大云昭王同意撤兵,但以和亲为挟,其要将宗室里年长的琼华公主许配给燕太子。”

文山庐问:“那为何晋王不娶这琼华公主?”

文相国讥笑道:“晋王非江都曹氏之女不娶。”

文山庐皱眉,道:“晋王难免也太重儿女私情,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晋王如此,怕是太子之位也坐不安稳。”

文相国摇头:“先帝三立太子,一为嫡长子肃王,被废,二为晋王,与肃王同母,被废,三为圣上,不过……”

文山庐追问:“不过什么?”

文相国亦是面容肃然,道:“待圣上即太子之位不久,其母淑贤夫人,因病薨逝,后圣上即位,追封淑贤夫人皇太后,征役徒一万建娴陵以安葬,并设园邑一千户。”

此事文山庐亦是知晓的,可文相国语气明显有探究意味,故而问:“听父亲言,是指……”

灯火昏暗,可文相国两眼炯炯,道:“淑贤夫人,与当今大云太后为胞亲。”

文山庐故作呆愣状,张嘴欲言,未作言语。

文山庐还记得他师傅曾说过一句:燕云难分。

这话就是字面意思。

旧六国中五国皆出自于燕国,尤以云为甚。

云与燕本同音,两者同根同源,大云先祖为燕所封,而后大云脱于燕,自此之后,两国处于对立状态,一直到淑贤夫人和亲。

文山庐抬眼道:“如此说来,岂不是?”

文相国道:“皇太后因病薨。”

文山庐浅笑,道:“山庐明白。”

文相国叹气,似惋惜,道:“想来皇太后深明大义。历来因这太子之位,少不了腥风血雨。”

文山庐却道;“便似如今,太子薨。”

听到文山庐提起此事,文相国也不怒,神情淡然,仿佛此时与他无关一般,道:“太子一事,我虽有所怀疑,却毫无头绪,除了大司马一党,我竟想不出有其他人。”

文山庐只觉得文相国太过镇静,反而觉得可疑,揣测道:“可父亲认为,大司马非似为此事之人。”

果不其然,文相国看了他一眼,说道:“万事难说。”紧接着他又说:“太子一事暂放,圣上遣二皇子巡视,并派羽林骑,似有意保之,如今二皇子已加冠,应在燕都外划上一片地,或赐一府邸,安置好便是,可圣上却反行其道,又于朝廷谈封王之事,欲将二皇子封代王。”

代王。

这封号实在想入非非。

文山庐却只道:“圣上宠爱二皇子,封王之事并无不可。”

文相国未等他将话说完,随即便说:“燕国无代之地。”

文山庐亦是不假思索对上:“楚王仍在。”

此话一出,两人皆不语,两双眼睛,四目相对,互相琢磨。

最后反倒是文相国打破了这沉寂的气氛:“楚王所为狂悖,若是能沉下心,倒也有点儿盼头。”

文山庐不曾惧怕与之四目相对,缓缓道来:“父亲可曾想过,明着看,圣上最宠那二皇子,可实打实的权力,却是丁点儿没交到二皇子手中,便是派其去燕南巡视又如何?”

文相国道;“你且继续。”

文山庐道:“若是为其封王找借口,不也得提起这二皇子视察之时的功绩?可如今这二皇子回来,却是一点儿东西都没带,反倒是怀王……为圣上献了一尊鼎。”

‘代王’之言,或是障人耳目,将这火力全部拉在这二皇子身上。

文相国点头道:“所言不无道理。”他渐起身,走至窗前,背对灯火,整个人都被屋内的阴影所笼罩,缓缓道:“这些年来,圣上虽骄奢,可也越来越捉摸不透了。”

文山庐嗤笑。

文相国又问:“我听闻你在柜山之时,曾遭人埋伏?”

文山庐仍是一脸笑意,道:“是。”

文相国又问:“你可知是何人?”

文山庐摇头道:“不知。”

虽说不知,但那波人,是冲着二皇子的。

文相国偏头看向他:“有人告诉我,或许是祁王所为。”

文山庐从前未听说过燕国还有这么一号人物:“祁王?”

文相国不再看他,正直身,道:“事不关乎于你。”

文山庐却反问:“二皇子?”

文相国未即言,反而吞吞吐吐:“当日……”话未说完,似有懊悔之意,又摆手道:“罢了,罢了,不提也罢。”

文山庐不知他想言及何事,见文相国不愿再说,他也没兴趣再问,何况他更想知道些朝局之事。

文相国倒是后来又说话了,似斟酌已久,可最后话说来却是:“如今,我见怀王,似有拉拢大司马之意,想是其定为楚王一党。”

文山庐不知为何,竟有些失望,笑了笑自己,回道:“来者变数,唯有观楚怀。”</p>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