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一节英语课(2/2)
田源察言观色,笑眯眯地哄着她“他不爱吃我爱吃,都给我!”。
她白了林长青一眼,不再理他。
一连几天,刘梦溪都在生林长青的气,越是生他的气,就越会对田源好,给他带酸奶,给他带蛋糕。她也不再问林长清作业了,宁可去问不熟悉的同学,反正都是要厚着脸皮,反正也得看人家脸色。放学的时候,就在她和田源骑着自行车聊意正欢时,林长清风一般地从他们身边穿过。刘梦溪看着他的背影想,他俩一定是就此绝交了。
直到,化学竞赛开始了。
初赛是全班同学都要参加的,采用海选的方式。一张竞赛卷就能解决问题,脱颖而出的10名选手,进行为期两周的培训,培训过后参加学校的复赛。
刘梦溪和林长清相处的僵局也因此打破了。在班级里突出重围之后,他们每晚都要参加一个半小时培训课。而且,每班的两名同学为一组,他们想不说话都难了。
化学老师是去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姓刘。他中等个儿,瘦瘦的,国字脸,大眼睛,脸庞白净儿,带副眼镜,经常穿一身运动装,有活力却又不失稳重。
刘老师是四川人,说话总有点四川口音,起初上课,同学们听了还有点别扭,偶尔会因为他的口音,偷偷嘲笑。但是据说,他上高中那会儿,全国大大小小的化学竞赛冠军都让他拿了个遍,因此,保送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也就留在了北京工作。
他的理念是共同进步,尤其是俩个人一组的,要两个人成绩都提高了,才算圆满完成了这次培训,才能进入到下一轮比赛中去。
他在培训的动员课上就讲了,关于他参加竞赛的故事:三个同学一起参加赛前培训,其中一个特别优秀,但是却非常独,不管伙伴的成绩,只想自己能够拿高分得到保送。可是,那一年化学竞赛改革了,增加了实验竞赛环节,结果可想而知,另外两名同学因为合作、协作,完成了比赛,取得了很好的名次。而那个人甚至没有完成比赛。
因此培训的环节,有很多是两人互动的,比如一题双解,要每个人都写出一种解法,比如接力做题,每个人写一步,交替进行。这样就考察了合作能力,也考察了两个人的交流能力。
两个礼拜后,胜出的是刘梦溪、林长青和四班的两位同学。他们四人,代表学校参加了区化学竞赛,成绩也异常可喜,四个人都是一等奖。
老师对林、刘两人说:“长青你各科都很优秀,这对于化学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各科都好,意味着你的综合能力会很强。而梦溪,你是很有灵性的那种学生,你能用很多出其不意的方法去解决一个难题,你的思维是跳跃的,不拘泥于某一种方式,很难得。”
然后,有一天,当田源过生日,刘梦溪送上她叠的一瓶子许愿星和一块镶着草莓的奶油蛋糕时,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的林长清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忽视刘梦溪的存在了,再也忽视不了她和田源之间发生的种种种种了。
这天英语课上,老师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做对话练习,突然间,他用英语问刘梦溪:“Do you like him? (你喜欢他吗?)”
刘梦溪一惊,停顿了片刻,瞪着大眼睛问:“who?(谁)”
“田源。”他说。
刘梦溪不知道如何作答了,她看着林长清,他们四目相对,头一次这么认真地看着他:他的脸庞白皙而清秀,鼻梁笔直高耸,两道剑眉下,是他的眼睛,眼睛竟然是那么明亮,清澈,充满渴望和热烈。他抿着轮廓鲜明的嘴唇,等待着,她的脸开始微微发烫。
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问?她要怎么回答?喜欢?这个喜欢代表什么呢?只是喜欢,还是男女之间的那一种喜欢?如果单说喜欢,那么是的,她承认她喜欢田源,如果是男女之间的那种喜欢,她还不确定。
她点点头,然后马上又摇摇头。
“Why is nodded and shook your head”(你为什么又点头又摇头的)他穷追不舍地问。
“Because,because,many students I like ah!”(因为,因为,咱们班很多同学我都喜欢啊。)她结结巴巴地说。
“ok,so, do you like me”接下来的话更是吓了她一跳。
她不会想到,林长清会抢先问她这个问题,她看着他,想躲开,而他却无比坚定。刘梦溪的心突然感受到了来自林长清的撞击。他的眉、眼、鼻、唇,在那一刻深深地烙在了她的眼里,或许是心里。
此时此刻,一项伶牙俐齿的刘梦溪也无从应答。如果顺着刚刚的思路,她应该答喜欢,因为她喜欢很多同学,难道唯独不喜欢他?可是在回答喜不喜欢田源的时候她又偏偏摇头了,如果这个时候针对林长青她说了喜欢,是不是又有了什么特别的意思。
她突然不敢直视他的眼睛了,仿佛下一秒,他目光便成了一把利剑,要刺穿她。
她低下头,思考着答案。
“ok,stop!”老师的话救了刘梦溪。
那节课,那一天,刘梦溪都没上好。她不敢再直视林长青了,即使目光有片刻的相聚,她也匆匆逃开,生怕他再提起那个问题。
从那天起,他们的关系变得微妙了,刘梦溪突然意识到,她也会在意林长青的感受了,和田源的交流再也不会那么肆无忌惮了,她会留着分寸,小心翼翼,免得伤了他。她会尽量减少管他借作业的次数,不到万不得已,她不会出手,她是害怕,怕什么?她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