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临安十二月夜 > 【第六一章】雨如晦

【第六一章】雨如晦(2/2)

目录

姚光启见了沈缚一时间有些感慨,多年之前的旧事回溯。

他不讲什么虚词套话,而仅仅是叫了她一同去库房,走在前头道:“沈家人终于将你寻回来了。”

“他们早些年当我死了。”

姚光启笑:“义庄是个好的藏身处。”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钥匙到,“我与你姨母膝下无子,子樊能在跟前长大,也算是我们唯一的寄托。义庄能帮御前司的禁军入葬,我心中有感激;你姨母与我说了,你又替崔荨保守秘密。”默了片刻,感慨了一句:“多年不见,你也长大成人了。”

沈缚看向他微微佝偻的背影,因白发人送黑发人,昔日光晕不再,在他身上折射了苍老的影子。她对姚光启的印象不深,唯有儿时浅薄的记忆,却知父亲与他算得上是至交。因而对于这位还留存在记忆中的伯伯,是会有几分信任与亲近之意。

“谢昂落马,牵扯到你四祖父沈豁斌,若真有其事,我这边只能从严查处,不会从轻发落。”姚光启又道,“沈家所顾忌的,我是无能为力。”

“姚伯伯所言,我明白了。”沈缚身处于一种极为矛盾的困境之中,一方面不想辜负沈岫所托,毕竟自己亦是氏族的一份子,另一方面却又极其不希望从姚光启口中听到他会为沈家尽力而为之。

身为监察御史,本就不因以亲疏远近以情义辨真相,而是因以事实讲话。

用钥匙打开了锁了好几层的一个箱子,转过身去,与她说:“你父亲有些东西,我需要交给你。”

绍兴十一年风雨如晦。

岳将军被夺了兵权后,沈崞负责主审他渎职之处。翻过成百卷宗,问询千余人等,却找不到一丝可诟病之处。是而出面为他作了明证,却得一句驳回。

沈崞认死理,自然不服。凭借一己之力彻查岳云,且在朝中与其之意见相左之人。事实与说法竟是南辕北辙。

库房里不通风,姚光启打开木箱,阳光下的灰尘随着空气震动而扬起。

在箱内静静躺着的是一本册子。

“你父亲入狱前几日,同我说起过此事,还在为之写谏言。我彼时知晓岳将军兵权必被夺,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官家也好,魏无忌也好,其余的武将亦是人心惶惶,朝中上下都明白的道理,你父亲偏生不信。帝王之心不可违背,岳将军在网罗门客之时,便要对官家的猜忌有所准备。任凭他再忠心也罢,帝王心,不可测。“

沈缚仿佛能从姚光启所言,想象出父亲当时是如何的义正言辞:

“原金国之战岳将军战败不为其他,是有他因。忠良被害,奸佞挡道,该诛之人逍遥法外,我无法坐视不理。”

“沈崞,适可而止罢。”

因放置许久,这本册子已经发霉泛黄,掸去灰尘,沈缚的眼光落到书封上的字上,明白过来这是十五年前父亲留下的一纸奏折。

“他连夜将折子写好,预备第二日递上。却是在大朝会之前,忽然塞给我了这另一本,叫我妥善放好,切勿让贼子拿去。当日早朝宣武帝没有点到他的名字,他几次进言也无好的时机,或想明日着绯衣服直接进谏,可哪知回了官署便被捉走,以为过几日便能出来,最坏不过是个贬谪。”

哪里知道,却是暴毙狱中,永生也未再相见。

死亡的消息猝不及防,令人一时难以消化。

沈缚抱紧这一本存放了十五年的折子。试图去猜测彼时的父亲的心绪波动是该如何。

当日早晨为何手书两本奏章,却又并非一同递上,而是将其中一本交于姚光启手中?呈上谏言的折子早已不可见,而当时的父亲是发现了什么,才会被捕入狱?年轻力壮的父亲为何会暴毙狱中?这一本折子又藏着什么秘密?

沈缚想知道为什么。

同姚光启告辞,沈缚坐上了沈府的马车,掀开帘子时,却发觉那几匹织锦又被放回了车上。她并不意外地垂了目。

“去刑部。”沈缚同车夫道。

车轮滚动,沈缚背靠着厢内的软垫,借着透过帘子映照而入的稀薄日光,打开尘封许久这一本奏章。

内侧所裱装的却是,一张白纸。

※※※※※※※※※※※※※※※※※※※※

我思考了下这文不上榜本质还是我写得不够吸引人

===============================

昨天骑自行车翻车导致膝盖皮整块破了

无法直立行走

如今本人disabled却还要去livehouse蹦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