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日夜驰骋为何忙2(1/2)
迎着霞光,犹如走在阳光大道,穿过几处院落,来到后寺一座经堂前,琉璃瓦、红墙、单檐翘角古建筑,庙宇别致严谨,朴素淡雅,就像镶嵌在含翠欲滴丛林中的一件珍品。智性和尚此时已是沐浴更衣,披上袈裟。
抬眼看了看上方牌匾的三个古篆字:“藏经阁”,智性和尚静立片刻,口中默念数段金刚经,心情逐渐平复下来,迈步而上,伸手轻轻推开大门,缓步进入之后,返身轻轻关上门扉。
随行而来的数位僧人,自动站到门外台阶,呈护法阵势。
智性和尚缓步走到内墙一幅罗汉图前,合十敬礼之后,挪开地上一席厚重蒲团,现出一方形地砖,长宽约有两尺有余,上附两个浅浅凸出把手。
智性和尚双脚分开,呈马步状,双手抓握,稍一提劲,“嚓”的一声细响,厚度约巴掌宽的地砖,缓缓提起,放置一旁,露出一黝黑洞口,呼呼地吹出带着阴凉的洞风,却不潮湿,一道楼梯从洞口处,陡峭向下延伸着,不知伸向何方。
智性和尚稍稍收紧袈裟,小心地跨入洞口,几步间,已是在洞口消失。
进入洞口,从光亮之处陡然进入昏暗之所,眼前一片漆黑,智性和尚站立数息,等到眼睛适应昏暗,模糊视线中,楼梯向下走个四五步,已是进入一条平坦的隧道。
俄而,视物恢复明亮,展示在智性和尚的眼前,是一条可容一人直立行走的隧道,大约二十步,两壁之上,居然镶嵌了十来颗夜明珠,发出淡淡光芒,清楚地照亮了隧道,却又不显得耀眼,光线柔和,视物舒服。
不长的隧道里,轻轻的“哒,哒”脚步声中,二十步的距离,不过是短短十几个呼吸的瞬间,智性和尚已是走完,站在了一间暗室中。
暗室内空气却是清新,不知是从哪里来的风口,不带猛烈,却是徐徐微风,让人心情为之清净。抬眼望去,暗室空荡,占地面积却是不小,约有半亩地大小,高达七尺,其间伫立七根木柱,根根粗壮,可及人抱,其上雕刻天龙盘旋,暗室中心靠里处,一颗拳头大小的硕大明珠,悬挂于墙顶,向下发出柔和的淡淡蓝光,灯光的中心处,照耀着一名闭目的和尚。
闭目和尚面容枯瘦,身形中等,静静结跏跌坐在一席蒲团上,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手拇指的指端相接,持禅定印。闭目和尚席前,另有一草席蒲团,放置于前。
智性和尚轻抬脚步,走至草席蒲团之前,站定,两足作字式,左右足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寸;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头离蒲团由伏而起;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动作缓慢,神情庄重。
如此三拜之后,智性和尚结跏跌坐于草席蒲团之上,双手合十,面色宁静安详,口中念念有词,开始默念经文,于空荡暗室,佛号杳杳,隐隐有佛音嗡嗡回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