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2)
“一生一世一双人,就只能当一对乡村夫妻,男耕女织,贫贱一生,如果你是个能抛弃荣华富贵的人,倒也罢了,而你在家道中落的情况下,和你的母亲两人依旧穿金戴银,瞧你这首饰,你脸上的胭脂水粉,你这住客栈的房间档次,连逃难都不肯委屈自己的人,你能做到?”睦云轻笑,“怕是之前看到我大哥步步高升,怕父亲要跟你家毁约退婚,赶忙套牢了的计策吧?”
“你可真直接。”周锦玉一脸皮笑肉不笑,而眼睛里却是涨满了愠怒之色,整张脸从乖巧文静之色中露出冷冷的神情。
“没时间了,全家哭成一团,还是你有本事啊,我只有直接一点,让大家都省一些口舌。是选锦衣玉食,还是选浪迹天涯,你想清楚。”睦云盯着她的眼睛。
隔壁王宪的声音已经穿过墙壁透了过来:“给大少爷更衣,备车马,回城!“
周锦玉愣了一下,大概是没想到她还没跟兴昀交代一些事,他竟然就做了决定,这有些出乎她的意料之外。慌忙开门奔出,满眼含泪看着已经披上大氅要启程的兴昀。
“不要丢下我……和孩子!”周锦玉哭着冲过去抱住兴昀。
兴昀拍了拍她的肩膀,搂着她,片刻又将手掌叠过她的手背:“你等我。“
“刘成,给周小姐安顿在城外的别院里,找几个丫鬟婆子好生伺候着,如果周姨奶奶和她腹中的孩儿有半点差池,我唯你们是问!”王宪厉声嘱咐刘成,披上大氅朝楼下走去。
周姨奶奶……王宪这是许诺给周锦玉一个妾室的地位,虽然和当年娃娃亲的时候说的不一样,可周应文早已经一命呜呼,现在有海阳郡主做大,她要么解除婚约,要么屈服做小,可惜她还是贪恋富贵的。如果解除婚约,一个破落小吏的遗孀,再嫁能找到什么好的人家?周锦玉母女这一算计,就知道扒着这么婚事,捏着兴昀的心才是正经,何况兴昀仪表堂堂,前途无量,做小只是脸面不好看些,而实实在在的会比另嫁他人的日子好过。而现在,孩子和兴昀的心,就是她最大的筹码。
一路无言,兴昀闭目靠在马车的垫子上,似乎在休息,又似乎在思考什么。睦云一路累的够呛,上车后没一会就睡着了。
只有王宪没有合眼,他一直蹙着眉头在想着什么。
醒来的时候,就听内院的小厮高兴的大喊:“大少爷回来了!”
一家老小简直如过年一般,欣喜的从正屋跑出来迎接兴昀,如今他就是这个家的救世主……
这场婚礼比想象中盛大,全城的老百姓几乎都出动了,沿街全是人,迎亲的队伍绕了大半个城,大家都知道王家这么个出息的儿子不仅升了官,还娶了郡主。
海阳郡主是个大眼睛高个子的姑娘,和王家其他人想的不太一样,王府郡主出身,宫里长大,她看起来是个有见识的姑娘,嫁妆丰厚,人也颇有大家闺秀的仪态。倒是王家这种小门小户委屈了她。所幸人家不日就要随着兴昀上京赴任了,太后还赏了一栋宅子,专门给郡主和兴昀的,所以在镇江待不长的。
王家的几个姨娘包括玲云莲云她们,当然对郡主是竭尽巴结吹捧,而王宪早已经让彭姨娘来知会睦云,让她好好利用这段时间跟郡主结交,因为自古讲究女儿高嫁,虽然郡主算是下嫁,但她的人脉关系网是皇亲国戚那个圈子的,女儿当中玲云八岁,莲云七岁,唯有睦云稍稍年长,加上劝服了兴昀回来娶郡主有功,王宪觉得这个女儿是可以栽培的。
睦云跟海阳郡主聊天的时候,感觉她似乎还不知道周锦玉的存在,但兴昀这人不冷不热的态度倒是让她有些感觉。
“二妹想过以后嫁什么人吗?”海阳郡主一身大红色如意金丝线的锻袄,配上翡翠镶红珠的花好月圆簪子,手里抱着雪白的狐皮手捂,通身的贵气让睦云感叹。
睦云在现代的时候理想是嫁个一心一意的高富帅,当然是没有实现了,做了八年情感分析师明白,这种男人基本上是濒危动物。如今到了古代,就更不用肖想什么了,如果回不去,被父母包办嫁了什么人恐怕都不是自己能做主的。她琢磨要尽早打算,然而一旁的彭姨娘却忍不住打岔:“姑娘家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小姐聪明伶俐,长得又标志,虽不能跟郡主比,但也是姑娘里面出挑的了,配一门好亲事,一直是老爷和过世的太太最大的愿望。”
彭姨娘是王宪最早的一房妾室,原来是个通房丫头,比王宪其实还大三岁,生了大女儿依云以后,升了姨娘。只是她此后再也没有生育,正房太太傅氏过世以后,如今年轻的孙姨娘几乎是独宠专房,更轮不到她这个年老色衰的姨娘了。依云嫁人以后,她除了养花养草,最关心的就是睦云了。
“咱们女人的婚事,虽然是父母之命,但自己也要多留心,该争取的时候也要大胆争取,有时候跟父母表明心意,父母也是会支持的,就像这次我和兴昀,当时兴昀救驾的时候,我和太后都在马车了,当时我看到他,心里有一种从未感受过的悸动,这种感觉,好像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睦云听她这番话,突然觉得这可能就是电视剧里的悲剧炮灰了,她大概是没想到兴昀还有个“真爱”,一老早就许下海誓山盟那种。
王家没人敢在她面前提周锦玉这个人,大家恨不得就没有这个人,毕竟没有价值的东西和有价值的东西发生冲突的时候,没有价值的东西会被本能舍弃的。
“听说父亲从前就以写着一手好字闻名,我这次带来了三样东西想送给父亲。”海阳郡主命丫鬟小琴端上来一个金丝胡桃木色的托盘,上面摆了三个精巧的盒子。
“这第一个,是‘象牙雕松鹿图笔筒’,是用烙铁在象牙表面烙出的花纹,十只梅花鹿栩栩如生,纹理突出又细密,可是一件宝贝。”
王宪见到这等精巧的宝物当然喜不自胜,又不愿露出少见多怪的丑态,一直端着架子,又不停的推辞说郡主客气了有心了。王家几个姨娘姑娘在旁边各种趋之若鹜的赞叹。
“第二样是‘碧玉灵竹仙鹤松椿图臂搁’,正所谓腕底枕雅物,字也留香吧。”
那臂搁打开果然精巧华贵,全家感叹郡主见多识广出手阔气,一个个面露喜色。
“第三样乃是我父王喜爱的一台端石铜匣镂空炭火暖砚,我出嫁前,父王特地交给我,让我送给父亲的。”海阳郡主一一介绍完,让小琴把东西递到王宪跟前。
王宪抚须大笑,心中又得意又想表示谦虚:“王爷公务繁忙,竟然还惦记下官,实在是惭愧。”
“父王说了,宝刀赠英雄,那宝砚就该赠才子,好东西到了懂得人手里,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父亲应得的!”
海阳郡主的一番话自然对王宪极其受用,这么多年,虽然自己的书法小有名气,却也只在江淮一带有些声望,没想到诚王爷和郡主是懂他的人,这种感觉简直像是久逢知己,一时间看着这几样东西,王宪竟鼻子发酸:“好,好……”
“听闻老太太矍铄健朗,只是早年有寒疾,镇江地处江南,冬天湿冷,我来之前,命工匠赶制了一只黑漆描金缠枝菊纹的手炉,想献予老太太。”海阳郡主把那手炉放在桌上,衬着光,显得通身贵气典雅,做工精巧细致,竟是极少见的。
“咱们姐妹们用的手炉,都没有这般做工,真是上乘的佳品,老太太一定会喜欢。”孙姨娘嘴甜,赞美之词都显得这么恰到好处和得体。
海阳郡主见大家早已经两眼放光,又让人端进来几个托盘,一个个小盒子排列着,琳琅满目。
“二弟和三弟听说现在每日都在用功读书,我送一对青玉莲藕鹭鸶给两位弟弟,祝弟弟们将来能金榜题名,一路连科。”
这话说完,两位年少的弟弟都高兴的凑上来,尤其是三弟兴晔,接过东西弯腰深深鞠了一躬:“谢郡主!谢大嫂!”
大嫂两个字让郡主很是高兴,瞬间嘴角往上扬了一个八度,一双好看的眼睛眯成了一条弯月缝,悄悄把眼睛侧向兴昀,他却目光闪烁,尴尬的笑了笑,有躲闪之意。郡主笑容僵了僵,而后又不失体面的化开了。
郑姨娘连忙过来把儿子拉走,边教育边满脸堆笑的让郡主别介意冒冒失失的孩子。
“另外我还带了碧玺镶宝珠花簪一只、翡翠嵌珠蜂纹耳环一对,翠十八子手串一对,翠荷鱼坠一个,还有红珊瑚福寿纹样戒指等等,给各位姨娘和妹妹们挑选吧!”
郡主的话音一落,几个姨娘姑娘,高兴的回了谢礼,叽叽喳喳的凑到一起挑东西去了。
睦云见全家其乐融融,连兴昀一直苦着脸的也好看了许多,顿时觉得海阳郡主不是一般人,她一来就知道收买人心,笼络家人,几乎是面面俱到,如今整个王家上上下下都对郡主赞不绝口,怕是周锦玉想进门立足是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