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章:被悬念(2/2)
柳荣得意道:“我灌霍家书童两斤酒、一只肥鸡两碗羊羹,就漏出话来了!……霍书生暗地感叹过,学里先生曾叹息,这顾桐记心过人、几乎过目不忘,也是奇才。可惜只会死背书,且年幼没见识,文采也粗陋,县试府试都有背书的墨义,八股略欠,他还是勉强过关;若没得遇仙那般奇遇,这辈子想考个秀才,在陕西、河南之类没读书种子的地方,算是勉强来得,但在文采济济的江西,这种没有名师启迪的乡下人,一辈子也不要指望。”
死背书?想起小时候,被“四书一气背熟”支配的恐惧,柳珽不由一个寒颤。直到听见这个预测,总算露出些笑容,懒懒道:“也不好只听这些人胡呲。还是好生卖力点,把那死小子盯死了……待榜文出来,没他啥事,直接下手拿了,让大姑奶奶自己琢磨去。我是不耐烦操心这些婆婆妈妈的事。”
柳荣摩拳擦掌,兴奋道:“小的这就去点人,小姑奶奶派来的人还算听话,只是太软脚蟹。这几日,如意都按府里条例□□这些人,队列搏击仓促间不能指望,也就练一下手脚麻利,捉人该当能派上用场。”
柳珽揉揉鼻子,颇意兴阑珊。
这里正闲着无聊,忽见偌大广场若开水沸腾般,发出各种嘈杂声音,全都往龙门方向的墙那边挤过去。
到处是兴奋的声音:放榜了!放榜了!
柳珽才不肯去挤这瞎热闹,往藤圈椅一靠,端起杯子,做矜贵模样。心里却默算行程,走六十里平路,到常山就可以坐船,杭州再换运河船,这么走,回京倒是舒服,实在太慢。要不要索性直接骑马回去?风霜辛苦是真,少一半时间呐。
巨大的声浪打断了柳珽的琢磨,根本不需要去听,那洪流般的声音直往耳朵里灌,万众一声都在高喊:案首!案首!!案首!!!
顾桐正站在榜文前,从头到尾、从尾到头看了两遍,霍兴继高高取中在第九名,却没有自己的名字。
心情就像三九天玩冰桶接力,从里到外都冰凉:连个秀才斓衫都没凭自己本事考上,这样裸奔效果去见师父,感觉连师妹的讽刺都没法接招。
人艰不拆。
也不是完全绝望了,最后还有唯一的名额,就是还空缺的第一名。
今天跟霍兴继一起叹早点时,已经被科普了一脸,江西最重文风,道试习俗颇动心思:不论取中多少名,这百余中式的生员,都是统一张墨榜贴出来,却故意留出第一名案首不写。已经见到自己名字的也就罢了,可怜其余一众来看榜的童生,在黯然落榜和唯一魁首的荣光之间患得患失。等尔等凡人在冰火两重天煎熬够了,监场的知府老爷才亲自姗姗来迟,用朱砂笔亲自登第一名的名字上榜。
这么做的初衷,是让众人多多感受读书的荣光,牢牢记住案首的荣誉。而实际效果……顾桐深刻怀疑,会造成很多心脏病突发事件!
怎么想,都觉得昨天王舜渔的当面提考,像是在暗示通过了。可面对案首空缺,顾桐的心情是超级郁闷的:就算知道这位王提学是金大腿师父的同年,很有希望被正向潜规则,但……默默为同年放水这种事情,可以玩得这么高调的吗?
所以,其实还是落榜了?
……哪怕是默默失望的此刻,顾桐回想自己两篇考试文章,依然觉着写得还算不错,按常理,不至于认识人还被灭的呀。
能在万众拥挤的时刻,站在这靠前看清墨榜的位置,必须不是顾桐的运气,全靠方南和李柏两人给力,一边一个扶着顾桐的胳膊,不知怎么就分开人群,站在前面了。
此刻,李柏一脸高深,微笑四顾,就像他已经站在案首身边。
方南却有点绷不住扑克脸,仰头瞧着空缺的名字,眉头紧紧锁着,嘴里喃喃,无声念叨着:“顾桐你争气些……若点了榜首,庆贺宴席上,还会有角子罢?”
顾桐则盯着龙门:此刻,两班衙役正分开看榜的众人,留出足够宽的空地,叶知府施施然摆仪仗,踱着官员方步,走向墨榜。轰轰烈烈的栀子花香中,叶知府手里一支蘸饱朱砂的笔,颜色格外刺眼。
咽一口唾沫,顾桐紧张,只觉得咽喉枯焦如火烧。
一颗心快要跳出喉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