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权丞 > 第三二章:茶叶卵

第三二章:茶叶卵(2/2)

目录

顾桐几年大学课程到底没有全部喂狗,听见说堂哥的的理想开工厂,不由伤心,再加上今天考试结束没了心事,也就笑眯眯凑趣:“成本多少、利润几何,全哥都心里有数了?”

那位陆官老爷临别赠礼很是大方,顾桐还囤了些师父给的路费,只要创业计划靠谱,还真不介意帮这位很体恤人的堂哥一把。

顾全一拍大腿:“工坊将本求利,建工坊要搭棚子、买各种锤刨凿剪各色铁具,顶天十两银子。待这些齐备,日常所出无非是原料棕丝木料等,和人工,再留出打点里正、三节送县里都头,再无不妥的!”

顾桐摇头笑道:“税还没算呢?”

……按他来的位面情况,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情况,工厂年纯利有百分之十就很不错了,大部分地方工业税费名目不一,叠加起来往往超过百分之三十,这税可是成本的大头。

顾全喷笑:“兄弟念书多,还当这是买地种?天底下除了田土要纳皇粮,其余营生都只是每年百十个钱的税,算它做甚?……对县里乡里的孝敬钱,才要特特留出来!”

顾桐惊呆——“太阳底下,唯死亡和纳税不可避免”这样的真理,在大明失效?

忍不住追问道:“开工坊税轻成这样,那,做买卖呢?”

顾全摇头道:“买卖压的本钱重,我等做不起……若货船过钞关需抽分,寻常也没有甚税。”

这是只有运输中的税收。

顾桐点头,随口又问道:“钞关抽分多少?有十抽一么?”

听他们兄弟说得热闹,顾九插口道:“钞关纳钞非按货物价值,乃是算船料纳银。听说最早官价是一百料的船,货物通纳五百贯钞。后来不使钞了,船料也散漫,县码头最常见那种百五料的商船,钞关当收十五两银左右。”

方南轻嗤一声:“那个蠢材是乖乖去钞关验货的?不是走贡物的马快船,便是搭漕船,更有办法的结交些上京的举子,也都免税。”

顾桐目瞪口呆。

他见到县埠头那种货船,装满纻布、油料的话,载重够几千两银子的货;如果丝绸之类贵货,几万银子也是等闲。一船只交十五两银子的税,还常常偷逃?

……几乎不收工商业税的国家,居然还没有亡?果然我大明根基深厚,这都又坚持了一百多年,才终于被满清灭!但凡学点经济的就能算过账来,收不到税的泱泱大国,多半不是被敌人搞死的,是活脱脱穷死的~~~

被大家集体教导做人之后,顾桐哭笑不得:“如果工坊或买卖真是这样的税收,那还担心个啥?但凡是有人要的货,哪怕生意平常,也是包赚不赔的!”

闲聊久了,酒菜已吃得差不多。

顾二姐亲自捧上来堆尖一大盘蒸饺子,顾桐眼睛都快直了,只苦于保持读书人风度,不好意思第一个伸筷子去抢。

众人纷纷赞二姐巧手。顾桐等六伯和老爸下筷子,没熬到客气让方、李二位,直接下筷子弄了一只,赶紧低头咬一口。面皮没有熟悉的麦香,黏性却不错,口感像是大米,又好像是糯米。忙着品尝猪肉混着笋、菜、香葱馅浓郁的香味,好吃得差点咬掉舌头。

转眼,蒸饺盘子一空。六伯母带着二姐出来,替正桌子上男人们挨个添一碗蒸米饭,又新上一碗咸脆萝卜条,一碗豉香辣南瓜干碎丁,一碗炒腌芥菜。

喂得馋虫不着急了,顾桐笑指饭桌:“全哥想做生意,何必开工坊那么辛苦?记得我们在县里茶楼喝茶,就只有清茶,伙计帮我们出去买些面点。若弄个茶铺子,搭着卖白面炊饼、白粥,这许多小咸菜,比买来的甜点划算又饱腹,生意能不好?再煮一大锅茶叶蛋,来点上次二姐裹了让我送礼的那个麻叶粿,只怕出息得比种地强好几倍。”

几乎免税的生意,啥不好做?……除非蠢死。

这下连方南都连连点头:“若茶铺能捎带卖些吃食,果然合适。寻常我懒怠去喝茶,就是不吃那些娘们唧唧的甜玩意,喝多了茶,又饿得慌。”

李柏也拊掌道:“阿桐大才,连茶铺生意都懂,果然是能人无所不能……明日揭榜,再中个廪生,这下连打点都头、里正的钱都省下,全小哥你就闭着眼发财吧哈哈。”

众人便开始畅想,顾家有了秀才之后,还能做啥。

只有顾二姐低头琢磨许久,小声问:“阿桐,茶叶蛋是何物?”

顾桐筷子头指着摊鸡蛋,问:“这个不叫鸡蛋?”

二姐顿时明白,笑道:“原来是茶叶煮鸡卵?可这卵没缝隙,煮不进味儿。若敲开了,如何按你说的,煮一大锅呢?”

顾桐囧:这时代,还没有茶叶蛋吗?

突然,觉得面前徐徐展开一个了不得的致富机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