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权丞 > 第十章:话秘事

第十章:话秘事(2/2)

目录

人在屋檐下,顾桐赶紧点头是是是,很流畅地接腔道:“若有机会,倒也不妨结识那位李道长,或拜见一下京城来的大人物,玉山童生顾桐是两广提督欧阳必进正式弟子这事,知道的人越多,就越能震慑无知之人,休要妄行,给天师府添祸。”

张永继满意点头。

------------------------------------

同一时刻,县城大埠头。

下午天就阴了,到黄昏,好一阵急骤雷雨,幸亏下的时间不长。

端午赛龙舟、舞高跷热闹不堪,被乌云一吓,到午后也就各自散去了。金沙溪上,四里八乡来看热闹的人大多搭船回家,河道中间船只挤挤挨挨,实在是热闹非凡,这些船都是适合小溪中行驶的,大小差别不大,造型彼此也很接近,多是细长的窄船身,木帮、草蓬。

远处山峦层叠、近处雨丝飘拂,暮色苍茫的水面正渐渐变得模糊。总有些看龙船的人能投亲靠友,不舍得当日即回,便留下在县城逛街玩耍,纵横两里的县城里,处处挤满了熙熙攘攘人群,笑语喧哗不断。

停泊在县城埠头,有一不起眼的楼船,但守卫极严密,且船的每一细节,都异常讲究。

舷窗斜撑着打开一点点,面对窗外夜色朦胧,三十岁刚出头的素锦道袍男子站了许久,只静静望着秀丽的江面。他的容貌清秀端正,只双眼细长、嘴略有些小,尤其鼻尖削薄中带一点点勾,不免显得有些阴沉。

垂眉敛目站在他身后一步的,是跟大明嘉靖天子朱厚熜寸步不离的黄锦,现任司设监兼内官监主事太监。

仰头看越发阴森的云层,嘉靖皱眉道:“明日能到三清山么?”

被提问,黄锦面上瞬间浮起些微喜气洋洋的神色——跟皇帝对话,“看起来欢喜”这是必须的。

黄锦利索地一躬身,放柔和声音,答道:“好叫爷爷知晓,方才陆都指挥来禀报,今夜船还要挪个地儿,去二十里外的双明镇埠头停泊。那边水道浅窄,明日一早换快船,最多一个时辰便到三清山脚下。换竹轿上山,极好走的路……划龙船热闹不堪,再说下午雷雨,水面上风厉害,霹雳啪啦的闹腾,才略等等。待爷爷用过晚膳,就挪船。”

——宫中内侍称呼皇帝,书面比较多叫“万岁爷爷”,口头更经常直接称“爷爷”。

嘉靖却冷冷道:“耽误了回京城的日期,陆炳他担得起么?”

黄锦一哆嗦,赶紧垂头道:“奴赶紧去船尾说。”

嘉靖眯眼看逐渐黑下来的夜空,神色略柔和了些。沉默良久,低声道:“传召陶仲文来——命他带上卜卦的金钱。”

黄锦答应着到门口,派两个小内侍去传话。

不久,只在青道袍外匆忙披了件氅帔的陶仲文匆匆赶来,手里却捧着一精致的小白玉盘,里头滴溜溜两颗黄豆大的金灿灿丸子。行礼后,也不等嘉靖问起为什么不奉旨带金钱来,从容禀道:“皇上,连日坐船辛苦,不如吃了这金丹,好生睡一觉,养足精神。”

等黄锦在一模一样的金丹中随意拈起一粒,陶仲文并不等着黄锦试药,而是自己接过吞下,笑微微又拱手站好。

嘉靖笑道:“还是道长体谅我。”

陶仲文并不一副诚惶诚恐的奴才像,反而神色从容,微笑道:“这丹药虽只是安神小道,却也是我神霄派的不传之秘,颇有效验。”

嘉靖点头,拈起金丹,眼神中多了一丝热切,问道:“陶仲文,你说我要见的人,在三清山等着了么?”

陶仲文悠然拈须,笑道:“来之前小道已经卜了金钱卦,无论皇爷想在三清山做甚么,有历代张天师法力襄助,再无不心想事成的。”

嘉靖满意点头,让陶仲文下去,就着温水吞服了金丹,重又看着夜空,低声自问:“他果然康健聪明,平安长大了么?”

黄锦没听清,却不敢问,忙笑道:“是是是。”

明知內侍不明白时,惯常就这么“是是是”的敷衍,嘉靖却喜欢这好兆头,微微笑起来。

※※※※※※※※※※※※※※※※※※※※

被吐槽情节不太看得懂,尽量修改了……

有不同意见,欢迎继续砸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