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泾渭立判(1/2)
龙须口。
浊浪滔天,咆哮奔腾!
巨大的溃口如同恶魔张开的巨口,源源不断地吞噬着一切,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空气中弥漫着水汽和泥土的腥味,更夹杂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绝望气息。
然而,就在这片象征着死亡与失败的土地上,一场史无前例的较量,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溃口南侧,两片相邻的区域被划分出来,泾渭分明。
一边,是工部组织的传统施工队伍。
旌旗招展,人头攒动!
数以千计的民夫在官吏和老经验匠头的指挥下,正用着最古老、也最无奈的方法与洪水搏斗。
“嘿咻!嘿咻!”
粗重的号子声此起彼伏。
有人奋力挥动铁锹挖掘泥土,有人肩扛沉重的石块步履蹒跚,有人将巨大的木桩奋力打入松软的河滩,构建堤坝的骨架。
还有人将成捆的秸秆、芦苇编织成巨大的草笼,准备填充石块沉入水中……
场面不可谓不宏大,人力不可谓不汹涌!
然而,效率却低得令人发指!
湍急的水流不断冲刷着刚刚堆砌起来的土石,好不容易打下的木桩,转眼间就被水流掏空了根基,摇摇欲坠。
那些沉入水中的草笼石块,更是如同泥牛入海,难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工匠们挥汗如雨,民夫们精疲力竭,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无奈。
进度缓慢得如同蜗牛爬行,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时常伴随着小规模的垮塌和返工。
负责指挥的工部官员急得跳脚,却又束手无策,只能嘶哑着嗓子催促,但这并不能改变人与天灾力量悬殊的残酷现实。
“快!再快点!把那边的土运过来!”
“木桩!木桩要打得更深!没吃饭吗?”
“该死!又塌了一块!赶紧补上!”
混乱,嘈杂,充满了与天争命的悲壮,却也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紧邻着的另一片工地——高瑞负责的“固石”试验段!
这里没有数千人的喧嚣,只有不到四百人,却显得异常的井然有序!
高瑞一身青衫,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目光沉静,指挥若定。
徐茂带着一批精干的护卫和管理人员,确保着各项指令的精准传达和执行。
那些经过培训的工匠和民夫,分工明确,动作娴熟。
没有漫无目的地挖掘搬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施工模式!
只见一排排用厚木板钉成的、方方正正的模具(模板),沿着预定的堤坝走向被快速搭建起来,形成了一道道规整的“河道”。
而在模具后方,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加水!搅拌!快!”
随着一声令下,几十个壮汉同时挥动特制的长柄搅拌工具,在数个巨大的木槽或挖出的土坑里,奋力搅拌着一种灰色的混合物。
那正是按精确比例混合好的水泥、河沙和碎石子。
随着清水的加入,原本干燥松散的粉末和石子,迅速变成了一种粘稠的、灰色的“泥浆”——混凝土!
“倒!”
搅拌均匀后,在小吏的指挥下,工人们抬着沉重的木桶或推着独轮车,将这灰色的“神泥”小心而迅速地倾倒入预先搭建好的木质模具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