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哈哈哈,大明 > 第43章 手欠的人

第43章 手欠的人(1/2)

目录

余令身体不舒服了,可能不能跟着剿匪了。

刘家人不但不恼,还很开心。

余家人不继续参加了,那就代表着接下来的获得的金银不用二八分。

那继续剿匪获得的布匹,食盐等就是自己兄弟的了。

张初尧不会跟着余令离开,他会继续为刘家人做向导。

他要继续去找那个什么胡巴,去完成被背叛的复仇。

在余令下山回家之前要做的事情是分钱。

刘家人很聪明,他们以铜钱来兑现二八分成。

虽然刘家人很守约定,分钱是真的一点都不少……

一贯钱按照一千文来算。

刘家人来的还有账房,他们不会让余令按照大明开国时候的一贯钱约等于一两银子?。

他们按照现在市场购买力来算。

两贯钱一两银子。

这个算法很中肯,自从“一条鞭法”实行以后,铜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可余令的头却大了,余令想要银子。

这样的话自己这点人就算累点,也能一次搬回家。

可用铜钱就不行了。

余令试了一下,一贯钱的重量约摸着有六斤多。

因为这次发现了黄金,按理来说黄金也有余令的二成。

但刘家人不可能给余令黄金,只能用银或铜来补价。

所以,那小山一样,好多都锈蚀在一起的铜钱可以说全部归属于余令。

不说有万贯,几千贯也是有的。

钱余令很喜欢。

可这钱的重量,余令咧着嘴不知道说什么好,估摸着有三万斤以上。

指望着自己这点人,要想一次运回去,那简直不可能。

什么腰缠万贯下扬州。

腰缠万贯等于在自己身上挂了六七万斤的铜。

别说下扬州了,能挺直腰杆那都是天底下最勇武的汉子。

除了钱,还有那些布料,棉花,食盐,老刘甚至把玉器都给余令分了一些。

好多玉器还都是石头模样。

这些也都是钱。

不用说了,这肯定是一个玉石的商队折在了这群人手里。

谢添跑了,他要下山喊人,要一次性的把这些全部搬下去。

好不容易发次大财,那肯定是连块布头都不会放过。

余令这边在山上忙,山下此刻也忙。

因为茹让丢了,朱县令寻他寻不着,一问才知道茹让进山。

再一问,才知道进山剿匪了。

在联想到近几日卫所的洪墨在长安城疯狂的杀人,朱县令第一时间就知道这件事背后一定是卫所的人在推动。

朱县令不敢去卫所问这是为什么。

他就只能带着人蹲在子午口。

事已至此,他现在只能默默的祈祷茹让别出什么意外,这可是茹家独子……

若真是有个三长两短,该怎么交代。

朱县令一直待在子午口。

秦王府这边他也没去请安,秦王府的人见朱县令好几日没来,郡王朱存枢立刻就派人寻来了。

派来的人是他的族弟,朱存相。

朱存枢这一脉名义上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一世孙,但要论血脉那就扯的有点远了。

因为原先秦王嫡亲一脉已经断绝。

自从秦王朱怀埢接任秦王之位,在这一脉族谱的最前面会有四个字。

叔亡侄嗣。

简单说来就是过继。

因为这个缘故,虽是秦王,但在朱家宗人府里的地位并不高。

因为你是过继的,说白了就是继香火的,不会给你太多的优待。

现在的朱家宗人府以兴王府这一脉为尊。

万历爷潜邸的时候是兴王府的藩王之子,并非皇后所生的长子。

现在亲王里要说有钱的,那是福王。

至于长安府这边的秦王,只能说是“人走茶凉”。

宗室给秦王钱花,赋税也供养着他,但其他人……

那就算了吧!

至于秦郡王的族弟朱存相,那就是一个没名堂的。

如果不是和秦郡王朱存枢有点关系,他怕是和其他朱家子弟一样。

要自谋生路。

如果朱家宗室真的对秦王这一脉很看重。

那这一脉也不会从大明开国的\"天下第一藩\",混成了朱家的\"穷亲戚\"。

再加上秦王朱樉第六子安定王朱尚炌意图谋反一事……

所以这一脉基本就注定要一直穷下去,够吃,但绝对没有多余的钱去干别的。

所以这一脉的好多人真的就是靠朱县令养着。

所以朱县令好几日没去府上拜见,郡王有点急了!

就派了族弟朱存相来探望。

茹慈看到这个朱存相默默的放下轿子的帘子,把脑袋伸在窗外,正在看热闹的闷闷也拉了回来。

如果没有意外,这个朱存相就是他今后的夫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