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 第87章 当使凤印早归正位

第87章 当使凤印早归正位(2/2)

目录

今日商讨的乃家国大事,今日封赏的乃从龙之功。

大家都是有心眼的人。

也有念着你皇帝已经杀了这么多人,也总该歇一歇,考虑考虑风评了吧?这样想着,有些人琢磨琢磨局势,就准备带头冲锋了。

朝臣与皇帝,两者权力的博弈从未停歇过。

照理来说,两者根本利益不同,他们之间必须是东风压倒西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但总因为各种现实不得不采取‘凑活凑活还能离了咋的’的政策。

可以说,婚姻小家庭的缩影,放大了套在国家之中,它的道理其实也是通用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祖宗的话,在归纳总结方面,那确实是是遥遥领先。

如之前到底是借坡下驴、摇摆到了李唐阵营,甚至参与了玄武门复变的‘姚璹’。

再比如说,没参与玄武门复变,坚定中间派却沾上了光的崔神基。

京兆世家做完美受害者的韦巨源……

在场的诸多大臣,随便单拎出来几个,都敢说自已的家族‘与国同休’。

所以,他们对这皇后之位,不说是势在必得,也至少要让它空出来。

只是当韦巨源刚迈一步,准备出列作揖开口的时候,赫连孛却故意抢先一步,人未动而声先出,道,

“臣启奏陛下。”

朝堂上有时候也就是这么一回事,扯头花、比声音,不要脸的人总是能占优势些。

赫连孛可太适应上朝了。

“旧朔丹二公主,本出望族。宇文泰嫡脉玄孙也,前朝大业年间,蒙炀帝钦赐国姓。且与圣躬为中表之亲,其门第之尊,实堪匹配。

其德性温恭,持礼如奉圭臬,治事明达,理政若运璇玑,诚符《女诫》所载贤媛之范。

今陛下既承大宝,何不效法古制,使登基之庆与册后之仪并耀九重?

如此既合天人感应之道,亦可彰帝后同心之德。”

本来没见过赫连孛在玄武门前舌灿莲花一般的炫技谏言,还准备呵斥他的韦巨源,在听到这一串话之后,一直勤于转动的大脑少有的宕机了。

你等等。

你是说之前要和我们联姻的那品貌均不堪入目的朔丹大公主的妹妹,她是宇文泰玄孙?而且不姓阿史那而姓杨?同时还跟陛下互为表亲?!

只要是世家子出身的朝臣,都可以自信的说一句:不会有人比我更懂血统出身。

他们虽然不像韦巨源那般,向外迈出了半步,可无一不在震惊之后高速的转动起大脑。

朔丹怎么会与宇文氏族有关联……

还真有。

朔丹九部青阳部,宇文氏。

这支宇文氏是哪里来的……

【忻以谋反诛,子俭坐徙朔丹。】

宇文子俭的父亲宇文忻的父亲北周上柱国宇文盛是宇文泰的侄子。

血统这件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如今又不是征伐纷乱不断的乱世……且宇文氏嫡系本就稀薄……

唐初也好、鲜卑也好,他们讲究的都是个十世同宗。

旧朔丹二公主的出身,上升到宇文泰,又或者是与李唐沾亲带故,那都不是硬扯,而是非常的合乎情理。

万万没想到,名不见经传的二公主,竟然是北周皇族嫡裔!

因今日李唯的特意安排,朝会的大殿中,显眼的站着一女人。

他们下意识的瞧了一眼目不斜视、端端正正立在那的宇文安禾。

挺直的腰杆,笔直的站姿,规矩的垂目,凌然的气质……

‘出身这东西确实做不得假。’

这一刻,朝中头一次得知这个消息的大臣,没有一人不是这样‘以貌取人’的。

样貌端正这一词,本就隐含着对谈吐、仪态、气质的期待。

宇文安禾的样貌端正,恰恰印证了这群人心中一直坚持的‘出身’‘血统’论调。

时下男女都是因为出身而决定了先天的教育资源,生而为平头百姓,他的日常会被劳务填满,哪里有条件去精修其他?

所以社会才会形成一种对‘血统高贵’的崇尚,也默认了‘血统高贵’是事实。

为子女谈婚论嫁时,无论是‘嫁娶’都要考虑其当家主母品性一样,前有赫连孛为草原蛮夷正名,后有宇文安禾为卓娜的德行背书,旧朔丹二公主的形象她早就不再是从前想象那样粗鄙、不堪、随意可以攀扯的。

而在此之上,她还能再得一赐姓‘杨’,这对她、对后位而言简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了。

【虽处蕃邦,犹存华胄】,这是隋炀帝当年对东胡说的……朔丹是东胡覆灭以后的新汗国……其皇族合该姓杨而非什么阿史那……

合理,合理,甚至挑不出什么大义去驳斥。

如此皇后的父母出身均无缺憾。

因,只要拿皇后的生父阿史那伪王攀扯,他们注定会自食恶果。

根据符合他们体制内的血统论调来说,这旧朔丹忤逆隋炀帝、不尊杨姓的阿史那伪王,他本是归属在弘农杨氏里。

弘农杨氏连硬蹭的旁系中的旁系杨再思都认,怎么会不认这嫡嫡道道与隋炀帝共祖的北周公主。

万万没想到,这二公主竟有如此道运。

若非旧朔丹大公主言辞狂悖、德行不堪,若非妖妇作践李唐血脉,她……

瞧着朝臣好似时间暂停思考了半个多时辰,可实际上在朝堂之上也不过是一分钟不到罢了。

脑子转慢的,就不该站在这里,这里是朝堂,不是善堂。

赫连孛说完,便颤颤巍巍、好似身体年迈、腿脚不便的艰难行了礼。

在竭力起身的时候,因身形不稳就忽然余光一扫,恰好看到了迈出了半步、尴尬在原地的韦巨源。

他惊呼一声,

“哎呀,韦尚书!”

而后赶忙补充道,

“赫连眼拙,竟未察明公已趋半步欲言,失礼失礼,万望恕罪。”

“……”

这时所有人都看向了露出了半只鞋子在外的韦巨源。

作为皇帝,李唯自然是要问问他的。

“韦尚书有何要事?”

韦巨源‘心潮澎湃’,却也不得不上前,拱手回答道,

“陛下明鉴,臣之所奏,正与赫连侍郎同心。

陛下中宫杨氏,自随圣驾戡定玄武门复变后,佐理宫闱,调度有方,六宫肃然若文德皇后再世。

今陛下既正大统,日月重光,当使凤印早归正位。

伏请陛下择吉日行册封大典,使内外知椒房有主,则四海黎庶咸沐圣德,朝野人心皆得安泰。”

说罢,韦巨源执笏躬身,长躬不起,此举便是在等待着他人的附议,也是在表示着他此番谨奏的诚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