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长安城头旌旗所指,便是天命昭昭(2/2)
虽然种种行为都不合理,但综上所述,顾安依旧安然无恙的作为女帝‘暗中’的爪牙,用她窥梦与幻术的能力帮女帝监视着武显儿、并一步一步向上探查着御史案的真相。
朝中人无一不称赞顾安的智慧与见微知着。
而她也在此时向女帝禀报了说,
“武显儿与其父武由敬,密谋造反。
在殿中藏匿了武器与大量的薪炭,意图使调虎离山之计,将大明宫中禁军守卫调离正殿,而后弑君窃夺皇位。”
女帝心中虽然震惊,却也在回忆中意识到了武显儿近一段时间的行为举止怪异的蛛丝马迹。
她在此刻并没有表示出惊讶,反而做足了淡然的姿态,道,
“顾心医,见微知着,果然好本事。”
顾安很是谦虚的作揖道,“微臣岂敢矜能于圣皇御前。”
……
复一日,朝中仍旧对武周报以期待,又或者有利可图的朝臣,商讨出了良策。
首先便是太原王氏出身,虽然太原王灭,仍与琅琊王保持亲密关系的王德真上前道,
“臣启奏圣皇。
臣观伪唐妖党,必假天象之异,布妖言惑众。
若容其细作潜渗长安,则神都危如累卵矣。
当此危殆之际,伏请圣驾南巡,以避凶锋,而固社稷。”
翻译:陛下咱们南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朝中支持这番提议的人不少,更甚此番提议一出,话题展开之快,南迁党已经开始在争辩,成都与江南到底哪里更有利于后续发展了。
只是……
朝中天团能让你女帝出得去长安?
“谬论!”
梅相一马当先,当即站出来呵斥。
一瞬间,朝中的讨论声戛然而止。
梅相的威望在此时已经足以盖过谋划着宫变而故意沉寂的武由敬。
“臣伏惟,当深察前代覆辙。
昔周室东迁雒邑,《春秋》笔削而王道微,诸侯僭礼问鼎,终有田氏代齐之祸。
汉祚南徙南阳,《后汉书》载:宫室尽为禾黍。遂使曹瞒挟天子以令九锡。
今若效法南狩,实乃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也!
愿陛下观北辰而正紫微,守河洛以固九鼎,毋使宗庙再蒙板荡之羞也。”
梅相引经据典,简而言之便是:以史为鉴,陛下你不应该南迁,南迁亡国啊!
与此同时,张柬之也站出来附议,
“梅相所言极是!
南狩之举,疲民耗财,黎庶震恐,靡室靡家。
若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复当如何?
民不堪命,国将不国,此非良图,伏惟圣裁。”
朝臣频频点头,在武显儿的眼神示意下,武由敬这才站出来,以武家人的立场发言道,
“诸公何故视南狩如赴死?
昔商汤迁亳避桀锋,周武迁镐诛殷纣,未闻弃社稷而自戕!
今伪唐挟潼关之险,扼渭水之喉,形格势禁至此,岂效宋襄‘不重伤不擒二毛’之迂?
若困守孤城,犹燕雀巢于危幕,彼以地利截漕运、断粮道,困毙之期可翘足待也!
南狩非弃甲,实如韩信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求生机。
诸君欲作楚囚对泣乎?
抑或效光武昆阳振臂乎?”
武由敬与武显儿的商讨结论自然是南迁。
他们在听说李唐皇帝带兵三日破了雁门关以后,再也没有收到过任何军情,派出去的探子、死士皆石沉大海。
情况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它可以瞎想的空间实在是太多了。
不跑,是要等死吗?
武由敬说的话,仅让部分武家人赞同,而朝中其他认可武周正统的大臣,一没有见过唐军到底是什么模样,二是李显叛国一事应当是真,所以李唐大胜于蒲津渡其真相到底是什么,大家都还有很多的想象空间。
就比如说,太子假装带头冲锋陷阵,实际上冲进了他的弟弟李唯所制定好的陷阱中,危难时刻忠诚于女帝的大臣发现不对劲,诛杀逆太子……
这都还是最浅显的揣摩……
而已经知道武由敬与武显儿,在谋划些大逆不道的事情之后,本就已经有些被梅相、张柬之二人说动的女帝,基本已经下定决心死守长安而不出了。
李多祚自然察觉到了女帝的心意变化。
他作为在禁军中的政变魁首,通常来说他是不会发言站队的。
可此时,只是说出女帝心中的想法,再给她下一剂定心丸,这却是没问题,也符合他的生存之道。
“圣皇明鉴,南狩定鼎,戍卫必散,布防须更。
宫垣之固,岂若长安十一?
倘因道陌生疏,真图泄于贼虏,窥暗道曲径,乘隙犯阙,何以护驾?
臣观禁军虽寡,然世代戍宫禁,虽夜中亦可辨方位,挥刃御敌,进退皆明。
但使死守宫掖,何惧豺虎?
伏望陛下三思。”
见李多祚也发言了,军中自然是也会有人响应的。
说别的,咱可能不大懂,但是你若说长安这地儿到底哪里好了,那咱能给你说上一段都不带停的。
“启奏圣皇。
长安城被山带河,四塞为固,伪唐若强攻,必陷于山穷水恶、粮草不继之绝境。”
“启奏圣皇。
长安南倚秦岭,终南山、太白山横亘如屏,山高谷深,飞鸟难越,天然便阻断南来兵马。
……”
朝臣你一言我一语,武由敬就算是多两张嘴,也说不过这群早已凝聚在一团,只等时机已到的天团群臣。
而不过多久,女帝便拍板,下了定论。
“南狩之议,毋庸复言,朕意已决,勿复再谏。
即敕李多祚检校镇国大将军,总制长安九门戍务。
梅相擢镇国大总管,张柬之副之,着即整顿坊市丁壮,以坚壁清野之策,耗其粮秣,挫其锐气,待彼师老兵疲,乃效田单火牛阵夜袭,必可荡平伪唐余烬。
长安城头旌旗所指,便是天命昭昭!”
“谨遵皇命!圣皇英明!”
“圣皇此举,定可使山河安泰,必扫伪唐逆贼!”
“……”
武显儿与武由敬虽然因为南下决议被驳回略显不甘,可也没再挣扎。
毕竟宫变就要在后日夜里开启了。
今日事今日毕,来日改朝换代,武周就是要听他们的了,今日的这番旧论,自然是不作数的。
他们?打诡异的李唐?
武显儿与武由敬等想都没想过。
何不如等伪唐入主中原以后,他们在南方看清楚他们的路数之后再徐徐图之呢?
现在与一团迷雾硬碰硬,还口口宣称什么气节,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以卵击石,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