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燃1978:工业神手从修车铺开始 > 第25章 张铁嘴的挑战

第25章 张铁嘴的挑战(1/2)

目录

磨削成功了!

看着那道光滑均匀、完美清除裂纹的浅槽,刘工和钱师傅紧绷的脸终于松弛,露出了笑意。

高一刀师傅更是用力一拍李向前的肩膀:“服了!真他娘的服了!”

顶尖技工的认可,比奖状更实在。

“第一关,过了!”刘工抹了把汗,声音发颤,“小李,接下来…堆焊!这才是硬骨头!”

钱师傅点头,喜悦被担忧冲淡:“是啊,磨掉容易,填回去难!还得保证性能,这难度……”

李向前心头雪亮。磨削是“清创”,堆焊才是“缝合”,而且是要求极高的“显微缝合”。不仅要填平,更要重建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能。

“人选,我想好了。”李向前看向刘工,“厂里焊接最强的,是不是‘张铁嘴’张师傅?”

刘工一怔,点头:“对!张玉海!一手绝活,尤其焊合金,没人比得了!焊缝跟铸件似的,又牢又漂亮!不过……”他面露难色,“老张脾气比老高还硬,对这种‘邪门歪道’的修复,怕是……”

“技术面前,脾气硬点好。”李向前语气平静,“只要技术够硬。刘工,带我去见他,方案我带着。”

焊接车间,空气里混杂着金属、焊剂和臭氧的灼热气味。角落气瓶林立,焊材堆积。

一个中等身材,套着厚帆布防护服,戴老式护目镜的师傅,正持焊枪练立焊。

电弧稳定耀眼,焊缝平直如机造。

他就是张玉海,“张铁嘴”。

听到脚步,张玉海停下,抬眼,目光锐利如鹰,扫过刘工、钱师傅,定在李向前脸上。

“张师傅,忙着?”刘工上前介绍,“这是李向前同志,为了那个轴承……”说着,把李向前的方案递过去。

张铁嘴接过方案,又拿起那个磨出浅槽的轴承内圈,走到亮处,摘下护目镜,露出一张布满风霜、棱角分明的脸。

他眼神专注,仔细看浅槽,又飞快翻阅方案上的图纸和参数。

几分钟后,他猛抬头,眉头拧成疙瘩,声音洪亮如钟:“在轴承滚道上堆焊?镍基焊丝?胡闹!”

“啪!”方案被他拍在铁皮柜上,声音刺耳。

“小李师傅是吧?”他盯着李向前,“镍基合金多难伺候?跟麦芽糖似的粘!控制不好全是气孔夹渣!还有热输入!这圈子多厚?热量一集中,整个变形!淬火层都得废了!还修个屁,直接报废!”

话跟连珠炮似的,又快又冲,比高一刀直接多了。

他指着方案:“你这电流电压,层间温度……太理想!实际操作变数大,根本控不住!风险比报废还大!”

面对咆哮,李向前依旧平静,迎着他的目光:“张师傅,风险我懂。正因为难,才要用特殊办法。”

他拿起方案,指着图:“思路是‘分层、分段、小电流、强制冷却’。”

“不能一次填满。得像绣花,用最细的焊丝,最小电流,快速点焊,薄薄一层。焊几毫米,立刻用压缩空气强制冷却,带走热量,控制母材温升。”

他翻页,指向手绘的堆焊顺序图和参数表:“看这里,规划了顺序,中间开始,分段向两边。每段精确搭接,每层焊接方向相反,抵消应力。电流、电压、焊速、钨极角度、氩气流量,都有建议范围。”

“关键是起弧收弧。”他手指点在参数上,“起弧要快,电流瞬达峰值,保熔深。收弧要慢,脉冲或衰减,填满弧坑防裂纹。焊肉不能太高,要留磨削余量,也不能太低,影响结合强度。”

李向前语速不快,字字清晰,每个细节精准。这不是空想,是一套苛刻到极致的操作规程。

张铁嘴脸上的怒意没了,换成了震惊,看怪物似的看着李向前。

这年轻人……对焊接的理解,深得可怕!

分层分段、应力控制、起弧收弧……很多是顶级焊工压箱底的经验,有些是他自己琢磨多年的心得!这小子怎么知道的?还整理得这么系统?

车间里安静得诡异。几个看热闹的焊工也收起了心思,眼神敬畏。

“你……”张铁嘴张嘴,却不知说什么。他拿起方案,再次细看,眼神凝重,甚至……燃起了一丝挑战欲。

“呼……”良久,张铁嘴长出一口气,小心放下方案。

他看着李向前,眼神复杂:“小李师傅,你这要求……太高!简直走钢丝!我老张焊一辈子,没干过这么精细的活儿!”

他顿了顿,眼神一定:“不过!你话说到这份上,道理也明白,我老张就陪你疯一次!”

他布满老茧和烫伤的手,用力拍了拍李向前肩膀:“行!我接了!丑话说在前头,我只尽力!焊接时,你必须全程在旁边盯着,当我的‘眼’!随时提醒!出了问题……”

“责任我担。”李向前斩钉截铁。

“好!”张铁嘴眼中闪过欣赏,“够胆!刘工,钱师傅,动手!把小李师傅设计的旋转台架弄来,固定好!这就开始!”

焊接在单独隔间进行。轴承内圈被固定在临时赶制的简易旋转台架上,转动平稳。

张铁嘴穿戴好全套防护,戴上自动变光焊帽。李向前也穿上石棉服,戴上深色护目镜,站在侧后方,紧盯熔池。

“开始!”李向前下令。

张铁嘴深吸气,按下开关。

“嗤——”

一小簇耀眼白光在凹槽底部亮起,发出轻微嘶嘶声。极细的镍基焊丝熔化,形成亮晶晶的小熔池。

张铁嘴屏息,右手稳如磐石,左手极其缓慢均匀地转动手轮。

李向前的眼睛透过护目镜,死死盯住那微小的焊接区。大脑飞速运转,【破障之眼】反馈着母材温度和应力变化。

他成了最精准的导航仪。

“电流,降零点二安!”“焊速,快一点!”“左边缘熔合浅了,调角度!”“停!冷却!”

每焊完几毫米,李向前立刻下令。钱师傅操控气嘴,压缩空气“嘶嘶”喷出,带走热量。

隔间里只剩电弧声、喷气声和李向前简短清晰的指令。

汗珠从张铁嘴额头渗出,滑落,他浑然不觉。

刘工和钱师傅大气不敢出,心悬在嗓子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