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破晓新生,科技共赢之路(2/2)
\"先说国际博弈。\"杨瑶调出三维沙盘,模拟出全球能源战略布局。欧盟、美国、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在核聚变技术的影响下剧烈变动,\"欧盟想用空客最新的航天材料技术换取能源合作,但他们要求共享核心算法。美国科技巨头提出开放AI芯片架构,条件是在月球建立联合科研站。我们的底线是——\"她用激光笔划出清晰的红线,\"技术可以共享,标准必须自主,数据必须可控。\"
杨彦将空间站受损部位的3d模型投射到会议中,金属表面的灼烧痕迹触目惊心:\"那些残留的间谍卫星还在持续干扰,我们需要研发能主动清除太空垃圾的智能机器人。另外,我建议在月球背面建立第二能源基地,彻底摆脱地球轨道的威胁。\"他调出月球地质扫描图,氦-3富集区域闪烁着诱人的蓝光。
雪灵扔出一叠物证照片,间谍携带的微型摄像机和量子存储器清晰可见:\"他们的行动计划比预想的更复杂,不仅针对技术,还想抹黑我们的国际形象。不过审讯中得到关键线索——\"她调出卫星通讯记录,一串加密坐标在北极圈闪烁,\"国正在秘密测试新型太空武器,我们必须联合俄罗斯提前预警。\"
林悦展示教育平台的实时数据,全球青少年注册用户突破10亿:\"但仍有43%的学生存在认知误区。我计划启动'天宫课堂2.0',让杨彦博士他们直播太空实验,同时开发VR版《科技保卫战》游戏,让孩子们在虚拟世界中守护地球。\"她点开非洲某部落学校的画面,孩子们戴着自制的VR眼镜,兴奋地探索虚拟空间站。
姚小雨举起孩子们的\"太空种子银行\"计划书,里面详细记录着108种地球植物的太空培育方案:\"能不能真的实施这个项目?阿雅说,等这些种子在火星开花,全世界就会相信和平的力量。\"镜头切换到板房外,孩子们用废塑料搭建的\"火星基地\"在夜风中轻轻摇晃,顶部的太阳能板闪着微光。
林晓展示新完成的AR装置设计图,参观者将通过手机化身\"太空建筑师\":\"当全球修复进度达到100%,装置会在纽约时代广场、巴黎铁塔等全球地标同步投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息影像。艺术不仅要记录历史,更要让不同肤色的人在互动中感受——我们共享同一片星空。\"
小暖突然举着新画闯入镜头,画面上地球变成一颗跳动的爱心,各国小朋友踩着彩虹桥,将核聚变能量块拼成和平鸽:\"我给它取名《宇宙心跳》!\"她的声音带着奶音,却无比坚定,\"爸爸说,真正的强大不是打架,是让所有人都有光!\"
杨瑶的目光扫过屏幕里的每一个人,手指在全息键盘上敲出最后指令。虚拟地图上,\"星际丝绸之路\"计划的线路如同金色动脉,将21个国家的太空站串联起来:\"通知外交部,启动'曙光协议'谈判。我们提供技术,他们开放市场,共同建立太空能源互联网。同时,加快建设国际青少年科研基地,让小暖他们这代人,在合作中定义未来。\"
破晓时分,雪灵的无人机群掠过东海舰队的航母编队。朝阳为055驱逐舰的舰艏镀上金边,远处,空间站反射的光芒如同新升的星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实验室的灯光与晨露同辉,画笔在画布上勾勒着共同的愿景,孩子们的梦想乘着核聚变的光芒飞向深空。这一次,人类不再用高墙分割文明,而是以科技为砖,以智慧为梁,共同搭建通向星辰大海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