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血色规则(1/2)
雨水夹着城市的烟尘在清晨里渗透进每一块石砖。林小满站在会议厅的高大玻璃窗前,目光落在被雨水刷洗得格外清澈的柏油路,心跳沉缓有力,像一柄紧绷的弦。外头的景象与她脑海中的纷杂思绪混为一团,她已经三十多个小时没有好好休息,每一根神经都像是被人绷紧拉直。今天,是新的医疗法规立项听证会,行业、权力、金钱与人心将在这里缠斗。
会场内座无虚席,争议话题将这场本就注定不平静的会议气氛推到了极点。台下坐着各方关注的代表,董事、基金经理、立法组专家,还有数十家媒体的镜头。林小满在众多闪光灯和镜头下,感受到了一种说不清的压迫。从台下传来的各种声音里,她分辨出支持和反对两大派系交错的辩驳。医药联盟的副主席还在阐释新政策可能带来的变革,而微信终端上的实时弹幕,却已被“资本操纵”“规则黑幕”等爆炸性字眼刷屏。
就在她对手边一份60页法规细则翻读到第34页时,脑子突然像被扎了一针。那一条本该中规中矩的“项目归属权”条款里,某个含糊其辞的表述突然变得无比刺眼。她指腹神经质地蹭着纸页,低头看着严谨拼接的文字,说不出哪里不对,却越看越觉得像是一个括号藏着刀片。林小满把法规原文和批注的标点一字一字敲进平板,眼前浮现出赵嘉言在项目推介会后晃着红酒杯说一句:“规则,是写给强者改的。”
空气愈发凝重。她侧头看向法律顾问杨律师,声音压低到只有他们自己能听清:“你看这个表达……你不觉得,这地方只要一变,资金流和产权归属全部能绕过监管?”杨律师瞳孔一缩,拉近了平板对比直拍照,两人沉默一瞬。会场气氛变得更加莫测,主持人正发布“征询意见”时,林小满却一瞬间抽离了现场的喧嚣。她清楚,这绝非偶然,她的对手,已经先她一步把棋子安插进了这道规则里。
大厅的钟声仿佛也被外头雨滴敲打得失了节奏。林小满想起昨天夜里李曼的冷漠,想起赵嘉言的狡黠,还有周栩消息在朋友圈的消失。所有关于权力、利益、信任的暗流杂陈在她心底。她几乎芒刺在背。律师把不安挂在脸上:“如果真如你所料,接下来所有二级审批和利润分配都会变成一纸空谈,赵嘉言随时可以借法案漏洞洗钱,甚至控股行业。”
林小满依然强忍着浑身的乏力,压低嗓音:“我们不能被动。必须最快提意见,把漏洞公之于众。”她意外发现,身后记者团队的镜头悄悄聚焦了过来,一道道刺目的闪光灯不断闪烁,像在捕捉猎物惊恐的目光。她端起水杯试图掩饰情绪,却发现手指轻微颤抖了。
监管方代表举起话筒向她提问,声音带着居高临下的钝感:“林总,公司作为行业标杆,怎么看新规会抬高市场准入门槛的质疑?”林小满深呼吸一下,抬头直视台下所有人的目光。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觉得,外界的压力狼狈到无法逃避,但如果她不先开口,可以肯定——没有人会替她发声。
她用平稳却坚定的声音答道:“任何行业规范制定,一定要保护行业的公平、有序和活力。新规精细化是大势所趋,但我们应警惕规则本身成为利益输送的工具。我的建议是,在项目归属与转让方面设置多重审核,技术审核之外增加社会公开质询,这是对监管的信任,也是对行业所有人的保障。”她的话并没有很快引来掌声。许多人交换了意味深长的目光。杨律师悄悄在她胳膊上点了一下,小声提示:“你越强硬,对手就越不会放手。他们会做舆论文章,甚至下黑手。”
林小满只觉后背阵阵发冷。与此同时,微信工作群里突然有人爆料:“最新财经杂志在传,你们公司疑似借行业漏洞垄断市场,是配合立法推手。”她还没来得及回应,手机屏幕又弹出一条短信,号码显示未知:“你,已经被盯上了。夜里小心点。”
那一刻,她仿佛置身冰窖。会场里依旧掌声雷动,行业大佬们捧着文件相互寒暄,只有她清楚,这一次对手可能不是明面上的那些资本,甚至不是赵嘉言,而是藏在规则背后的无声黑手。
听证会进入第二阶段,项目组现场答疑。她却始终心神难定。会议结束时,雨势骤停。她跟着人流离开,脑中盘旋的却都是刚才那条短信的内容。杨律师递给她一份打印出来的新法规草案,说:“你不安心,就让咱们技术组和法律组把整版挨个拆了查,不能再有任何意外。”
林小满点点头,带着文件离开大厅。身后各路记者跟着追问,“林总,被爆料配合新法立项,你有何回应?”林小满脸色冷静:“我们公司从不干违法之事,所有程序接受监管。”她保持着表面的沉稳,其实后背已经因冷汗微微发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