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拾遗(2/2)
实际上,哪怕是玄天国朝,官也是抢着当的。有资质潜心修行的修士,其实只是极少数。有太多修士都是修行的差不多了,觉得自己入不了圣,登不了大道了。便想着谋个官,好给家族、后人谋取点什么。
还有更多的修士,在山门里也得不到重视,修行资源缺口很大,便也想谋个官身。俸禄有限但总比没有好,有了权力还能自己想办法。
所以求了官身,没有等到官职的人一大堆,哪有什么空缺。
一个首座长老,当州刺史是最合适的。但付自安的山门在嶂州,刺史是顾暮云。在要安排他当刺史,那问题就回到最初的地方了,自在门该在何处立山门?
所以官职还真不好定。这个时候倒是有人站出来奏报,他说:“付自安还年轻,官职品级不宜太高,应该以听学为主。”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付自安可能会不高兴。但开口的是「皓星学士」龙应图,付自安便无话可说。
仔细一想,龙老爷子这么说,也不是打压自己,甚至是回护。
官职品级不高,以后有了功绩可以升官,也就可以换个职位。如果现在被高架一个虚衔,那后面想改还成了贬斥,有些麻烦。
而且这朝堂上,整个国朝各大势力的利益在里面交错着。付自安没人领路,把自己陷进去可就麻烦了。付自安自己是自在门首座,个人利益受不了多少损害。可他后面的嶂州、龙魂军等等,就难免受牵连了。
所以,龙老爷子也是提醒付自安,应该多听、多看、少做,千万不要贪大。
付自安最讨人喜欢的地方就是知好歹、知进退。当即向龙老爷子行礼然后道:“龙学士是我的先生,我愿听先生的安排。”
这小子实在是太乖巧、太聪明。让龙老爷子都是忍不住的嘴角翘了起来。
玄天国朝的玄天大试,那是选拔修士的,并非选拔官员的科举。国朝也没有科举,任官其实是察举制。官员任命的主要方式,就是由官员、山门、或是长老的推荐。
所以龙老爷子走到前面,非常正式的说道:“那我推举自在门首座长老,少上造付自安任「左拾遗」。此职自赤余年来,空缺了数百年了。今时启用,我以为适当其时。”
闻言,陈常侍稍微一愣,然后当即附和道:“龙学士说的有理,我也复议。”
接着高相国也说道:“我也复议。”
龙老爷子提的这个拾遗官,可不是“捡破烂”或是“捡漏”的意思。所谓拾遗补阙,实际上的主要职责是“供奉讽谏”,是为谏官?。
负责向圣君提供建议,纠正圣君的错误。
当然不是当众“打脸”圣君。本质上是说,拾遗官可以通过奏折、或者是直接到天上宫要求面见圣君,与圣君进行直接的沟通。
如此,这个官职的实际权力,那就不是纠错圣君了,而是纠错所有的人,给所有不对提意见。诸如:这个人做得不对啊,圣君您应该管的,不管会如何如何。
这个官职十分的独特,它的品级不高,才从七品。按理说,都不能上朝堂。得在玄政殿外面听国朝会。但实际上,拾遗官有资格上朝,还穿绿色法衣,跟那些殿执使站一起。也和殿执使一样,享有见官不礼之特权。
这个官职,像殿执使,也像常侍。是谏官,但是又可以变相行使御史言官的职能。因为只负责提建议,不掌管实务,还被认为是官员中的清流官。但根本上,又能向圣君谏言用人。
品级小,但权力大。虽然得罪人,但是又不怕得罪人。
这官职好几百年没有任命了,便是因为它有点复杂,不好定义便没有合适的人来担任。何况,现在的圣君都不爱处理政务,要谏官也确实是没有用的。
其实拾遗补阙的职能,依然存在于国朝会。只不过是没有人认拾遗这个官职而已。比如陈常侍、高相国,他们就在履行这些职权。
也因此,龙老爷子说出这个提议的时候,这两个人便赶紧表示同意。也是表明自己没有独揽拾遗补阙之权的意思。
他们两人都没意见,这事也就顺利的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