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33章 穿越有三宝 肥皂少不了

第33章 穿越有三宝 肥皂少不了(1/2)

目录

此时不但没得手机、电视可看,连电灯也没有,一到晚上,全靠蜡烛、油灯等明火照明。

窗外的院中也是漆黑一片,就连想就个景色下饭都是奢望。没有电与各种现代科技产品的生活,此时一想,还是让他不禁大是头疼与各种不便。

所以在这种古代世界,哪怕身份高贵如皇帝,万万人之上,论起生活之便利,也是远不如一个后世的普通老百姓。

在江河前世的时代,哪怕再偏远的山村,至少也做到了通电。不仅如此,还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基本温饱问题。

所以说,他那个时代才是真正的盛世。古代无论哪个朝代的盛世又或治世,都免不了还是有许多底层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体。

就这,还有人经常抱怨国家这个那个的。真应了网上那句话,国家让他们吃太饱了,没事闲的。

就跟这个时代的许多文人士子议论针贬朝政一样,都是不用为温饱发愁的有钱人。普通底层百姓更多只会为生活打拼,为下一顿能不能吃饱饭而发愁,不会太多关心朝政这些。

真关心,也是关心朝廷会不会再加税与摊派徭役。

一边胡乱想着些事情,一边吃罢了饭后,江河将空碗筷收拾了放到食盒里。然后便重新走回书桌旁,把自己钱袋里面的那几锭整块银子放进盒子里,再把盒子里的一些散碎银子装进钱袋里。

所谓“开源节流”,他现在暂时没处开源,就只好先节节流,最近花钱省着些,不能再像前身那般大手大脚了。

装好之后,他重新把箱子上了锁,然后改为放在书架的中层,方便拿取。他如果开始练兵的话,这里面的银子很快就会用到,也不用再想着存起来束之高阁了。

收拾好银子后,江河便取过那套《纪效新书》,从封装的硬书壳里取出,打开第一本,把烛台移近些,从头看起。

看了不到一行,他便不由立即皱起眉头。首先是这时的书写顺序与排版与他前世大为不同,古代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竖排书写与阅读,而他前世则是从左到右的横排。

其次,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到此时的明末,仍然没有发展出使用标点符号。所有字全都密密麻麻地紧挨在一起,没有分句,读起来不知在哪儿停顿,看起来就实在让人头疼。

所以古代读书,认字之后,最先要学的就是句读,也就是如何去断句。这点也必须有老师教,否则你断的不准确,多一字少一字的,整句话的意思就会变了,理解的全是错的。

句读也称为句逗,“读”字在这里是念“逗”。后世逗号与句号的称呼,其实就是来源于这个词。

除了排版习惯与标点符号的问题外,剩下的简繁体不同,倒是小问题了。

许多简繁体他都能够从字形上推断出来,更别说还有原身的记忆在,就更不是问题了。

不过句读这方面他没法靠原身记忆,因为原身并没读过这套《纪效新书》,也同样不知道该在哪儿停顿,他就只能靠自己去读地判断哪处是逗,哪处是句。

一边读,一边还要去断句,就大费功夫了,读起来甚慢。

江河看了不到一行,就立即放下书,然后从挂笔的笔架上挑了一杆最小的小毫,又磨了些墨,一边读,一边自己加上标点符号。

通读语句后,对于意思的理解也很简单,因为戚继光写的《纪效新书》用的全是时下的大白话,并没有满篇之乎者也的高深,就像是《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这种白话文小说的用词用句一样,相对很浅显易懂。

《三国》其实还高端些,算是半文半白,《水浒》就全是大白话了。当然,是相对古代的文言文而言,算是大白话,与现代的白话文还是有区别的。

江河前世便读过四大名著的原著小说,也都能看懂,所以要看懂《纪效新书》也就全无问题。

戚继光之所以用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来写《纪效新书》,不是他水平不够,实际上戚继光的文学水平相当不错,也是能做诗的儒将。

他之所以用大白话来写,是因为这本《纪效新书》里有很多内容是直接让普通士兵看的,考虑到底层士兵的文化水平,所以他才选用了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来写,就是为了要让士兵们能够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