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52章 离京赴任

第52章 离京赴任(1/2)

目录

第52章 离京赴任

赵子称今天已经说得够多了。

假装借着酒劲跟陈东等人辩论梳理完本朝的正统性来源、和对前朝的定性问题后,赵子称就假装彻底喝多了,一头睡在酒桌上,不再言语。

居于高位的赵佶,眼见该套的话也彻底套完了,今日收获颇多,还不经意摸清了这位远房堂侄的禀赋脾性,便心满意足。众人又稍稍娱乐了一会儿,赵佶也让人找来歌女献艺一番,这场宴席便正式结束。

陈东等人自行离去,赵子称也被慕容妍搀扶着上车。

赵佶倒是没急着回宫,他站在窗边,看着楼下赵子称等人的马车先离去了,他才扭头随口问李师师:

“你那边如何”

李师师娇柔软糯地道:“他妹子也是个信义之人,心直口快,见不得疾苦。”

李师师并没有多嚼舌头,只是如此点到即止。

她和慕容妍在里间饮宴的时候,慕容妍已经尽量少说话了,也很克制,并没有犯什么错误。这些印象,都是李师师凭借仅有的只言片语揣摩出来的。

做李师师这一样的,察言观色起来最毒,能混到她这样,情商和看人的眼光绝对差不了。

李师师其实还发现了一些破绽,那就是她根据慕容妍提到赵子称时的语气、表情,觉得他俩可能并非亲兄妹。

李师师也没有证据,她就是凭女人的直觉判断出来的。但她也没打算戳穿这一点,她只当赵子称是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或许是不希望自己身边的女人被其他赵家人看上罢了,以免横生枝节。

这一点她是乐见其成的,因为慕容妍比她漂亮不少,她也不希望多出一个又年轻又漂亮却不姓赵的美人。

最终的结果,就是赵佶对赵子称的印象很满意,而李师师为了避免多事,也在尽量帮他说好话,最好尽快把那对“兄妹”送走。

临了,李师师随口关心了一句:“陛下觉得那年轻人怎么样”

“聪慧机敏,颇能举一反三,但是没什么城府。还是太年轻了。”赵佶随口点评。

赵子称给他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个学有所成、有创意又敢想的理想主义者。

当然,如今还没有“理想主义者”这个词。

一个宗室成员,如果既忧国忧民,又有城府,或者隐藏自己的志向,那是绝对不能用的。哪怕宋朝很优容宗室,也不可以。

但如果他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那就没什么关系了,这种人太容易得罪人,又太有原则,肯定没什么拉帮结派的政治手腕。让他一展所长,也未尝不可。

心中下了如此判断后,赵佶也就想明白该怎么用这个远房堂侄了。

……

赵佶很快把李师师送回镇安坊,然后驱车回宫。

一到宫里,赵佶就接连部署了几件事情。

首先是找来翰林和几个负责国史的官员,跟他们讨论了一番本朝对前朝史料的官方意识形态,把今日酒桌上听来的那些赵子称的观点,跟这些官员们切磋了一下。

当然,赵佶并不会公布这些学说的来源,他只当成是他自己读书偶有所得。他见赵子称的事儿是隐瞒身份的,没必要多生枝节。

这一点,赵子称其实也早就料到了,也并不介意。因为这种事情是容易得罪人的,这套新学说容易被扣上‘穷兵黩武、鼓吹扩大对辽夏用兵’的帽子,容易被喜欢压抑武将的文官集团所忌恨,赵子称也不需要这种文坛的名声。

他只要这种意识形态被推广出去,渐渐形成气候即可。至于这个学说的“著作权”是不是他本人的,赵子称压根儿不在乎。后世马云出名之前,自己说的话都还要特地托伪说是比尔盖茨说的呢,如今赵子称人微言轻,把自己的话借皇帝的口说出来,绝对是赚不是赔。

而如今朝中那些文学之臣和史官,大多都已被大浪淘沙,剩下佞幸之臣,极少有敢跟皇帝正面硬怼的了。

所以那些人被招来后、听说这些观察和思考出自天子本人所想,便纷纷歌功颂德附和,表示这一说法确实值得研究完善。不过他们也没承诺期限修改《五代史》的论述部分,显然还想和稀泥拖时间。

好在赵佶也不急,就让他们慢慢学习讨论,反正只要在朝廷将来对辽国作战之前,把这套支持北伐的理论体系拿出来就行。一年半载之内都无所谓。

把远房侄儿的“学术成果”窃为己有之后,赵佶也稍稍有些内疚和不好意思。

于是次日,他又找来梁师成,问了关于赵子称的更多情况。

梁师成见皇帝感兴趣,察言观色,觉得皇帝对赵子称印象不错,那他也就顺着皇帝的意,挑些好话说。

赵佶全面了解了赵子称之前鼓捣的那些事儿、做的那些工作,对他越发满意,简简单单说了一个“好”字。

梁师成以为陛下要提拔赵子称,试探着问:“陛下可需要吏部……”

“不用,就按章程办即可,原来该补缺什么官就是什么官,不过可以快一点。”赵佶直接否决了梁师成的揣测。

他不希望赵子称立刻意识到昨天遇到的是皇帝,所以不能立刻法外加官。

但后续只要赵子称表现好,一切升迁可以从速。能被皇帝记住,就已经是一种非常给力的加持了,哪怕只是暗中记住。

梁师成立刻心领神会,知道该怎么办了。

赵佶又道:“那赵子称既然鼓捣了水泥仿石和人造奇异树的种种勾当,朕怕他将来迟早会得罪朱勔。你给朱勔去一封私信,就说是你揣摩的朕意,让朱勔收敛点,别跟他一般见识,朕就不直接给朱勔去秘旨了。”

梁师成心中一凛,连忙遵命。

他也没想到,那赵子称究竟用了什么手腕,能讨得陛下欢心。

要说如今回江南做官,最值钱的加持是什么,那无疑是“让朱勔别掣肘”了。

朱勔在江南的权势,已经到了巅峰,便是顶级州、府的知州,也有可能被朱勔呼来喝去。一个江南的地方官,能不被朱勔掣肘正常展开工作,那是知州都换不来的待遇。

而赵佶送走梁师成后,心里居然还觉得有那么一丝愧疚。

自己拿了本家远房侄儿的学说,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和威望,还不能直接明着公开升赏,非得先搞这些小动作。这种感觉,往往会让久居上位的人觉得难受。

赵佶思来想去,又想到了一个点到即止的补偿办法。

子称贤侄也是宗室嘛!他本人虽然年少尚未及冠,可是他还有家人。

寻常人家,儿子做官,要想恩荫父母,那是非常难的,只有父母恩荫子女的。

但既然是宗室,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有官职的、在宗正那里登记在册的宗室成员,在一个职务上年份久了,朝廷给予优待,让其升官,是很正常的事情,根本不用理由。

君不见一堆亲王、郡王、国公升爵升官,哪里有功业了实在要编个理由,就说他家教好,培养宗室子弟遵纪守法,也算是个理由。

赵佶想到这儿,便又找来宗正,让暗中查一下赵子称的谱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