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古木通灵(2/2)
最初或许只是偶然沾染了某位先贤讲学时的精神余韵,就像露水沾湿树叶般寻常。
但历经千年积淀,那些散落的智慧灵光竟在树心深处孕育出一方玄妙之境。
这个空间一诞生,柏树吸取的精神念头就不在消散了,而是在这空间里不断回转、碰撞、融合、破碎……
而之后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的精神念头比常人要更加坚韧、长久、强大、光明、执着、不甘、祥和、悲悯……
就是太渊之前见到了那些儒释道三教的一些前辈先贤:他们或传道、或讲学、或激辩……
在不知不觉之中,柏树吸收了太多的他们的思想念头、智慧结晶,;又不知过去多久,柏树本能的学会了在月圆之夜,吸取一些清亮的东西。
它不知道那是什么,只知道很稀少,很久才会有那么一次机会,那就是太渊知道的——月华之气。
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
那可是古籍里记载的神妙境界。
后天练气,先天练神。
即便是太渊,他也是在进入先天之境后才接触这等妙法,没想到一株连自我意识都还没孕育出来的柏树竟然早就做到了。
“可惜,成也木魄,败也木魄……”
太渊在退出那个神秘的白色空间就明白了,这柏树虽然年岁获得够久,有三千多年,堪称见证了从三皇五帝之始到如今的一切。
可是别说灵性了,就连“自我”这个概念都还处于朦胧的状态,只有浑浑噩噩的意识集聚。
所以,哪怕它有些许神异的地方,只需一个幼童小儿,以火引之,这柏树恐就得化为灰烬。
毕竟作为植物,不能移动是最大的掣肘。
此世又不是什么仙侠世界,这柏树别说是成树精了,这点的灵性连一些猫狗都不如。
一时间,太渊心里头竟有些五味杂陈,不过瞬间就被其给斩灭了这缕杂念。
不过,太渊也明白了,景冬体内那身和武道真气有所区别的是什么了——那是读书人的浩然之气!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朱子说:“道义在人,须是将浩然之气衬贴起,则道义自然张主。”
没错,景冬这个名字虽然太渊不曾在后世听闻,但他的确身怀浩然之气,哪怕只是那么一缕。
这其中也是机缘巧合。
柏树性直,斗寒傲雪、坚毅挺拔,乃百木之长,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
所以景冬白日里一向喜欢在柏树下读书,读的累了,就帮柏树抓抓虫、浇浇水、修修叶,之后在读书。
而植物对不同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它似乎与主要照顾它们的人最心有灵犀。
因为植物的信息传导方式——电脉冲或电压信号传输,这同动物的神经信号传输非常类似,大家都有生物电场。
投桃报李,柏树每次都会给景冬营造合适的氛围。
所以景冬发现,每次在柏树下读书的时候,自己的精神非常集中,更容易读书入迷,而且更易理解书中的道理。
久而久之,他白日里只要想读书,就会来此。
甚至招待友人时,也会选在此处。
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