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2章 灭我之心不死(2/2)
靖远公见势不对,一边命勋贵们低调行事,一边在民间宣扬先祖功绩,争取民意。
偏生在这时候,督察院闹了起来。
得了赵叡授意的柳玉成,指使
勋贵们理不直,气不壮,只能把矛头对准苏润。
尤其是那副对联,被频频拉出来攻击:
“陛下,苏子渊奉命闭门思过,却书写暗表反意之物……”
双方你吵我骂,反而更没个消停,除了新仇之外,各种老掉牙的旧恨也被拉出来争论。
以往,熙和帝都懒得管那些陈年旧事。
但此次竟然一反常态,不分新旧,全都追究起来。
赵叡如愿派了东宫侍卫去苏行府邸门口镇守,还命人撤掉了苏润的布置。
这让百姓议论得更加起劲。
连苏润都这样,何况其他人?
熙和帝趁此机会,给朝堂换了次血。
甚至误打误撞抓到安平伯的把柄后,熙和帝当场下圣旨彻查。
大理寺、顺天府和刑部联合办案,不到三天,案情前因后果全部呈上。
确认安平伯收受贿赂,草菅人命后,熙和帝一道御旨下来,夺爵,下狱,抄家。
辉煌多年的安平伯府,一夜之间,过往所有的荣华富贵,成了梦幻泡影。
熙和帝如此雷厉风行,让不少勋贵惴惴不安。
以至于九九重阳节,平西侯还撑着病体,特意提前一天去祖坟转了一圈,确认先祖的棺材板子没像苏润说的那样压不住,这才放心地让长子带着族人去祭祀。
但这次,先祖似乎不再保佑他们了。
节后,熙和帝又陆续发落了几个较为嚣张跋扈勋贵子弟,有理有据,让人求情都说不出话来。
不少勋贵看出苗头,渐生投诚之心。
为此,京城内外的风气都好了些。
而趁着勋贵集团内部不稳,赵叡大力拔擢忠臣,再次削弱勋贵势力。
比如先前寿宴时,含元殿外,那个让梁玉劝说苏润让出瑶光公主的员外郎,被赵叡直接平调到了地方做副手去了。
看似官职不变,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人仕途已经走到尽头了。
短短一旬不到,朝堂已经是腥风血雨,人人自危。
倒是顶着闭门思过之名的苏润,日子过得美哉。
九月十一。
百官休沐,学堂放假,苏家一家九口全都在家。
清晨起,苏家小院就热闹起来了。
苏大宝今年十三岁,也读了五年书了,便打算年后下场,考县试,所以每日都勤学苦读。
苏润当年考县试时,题海战术用过的功课,全都在苏大宝书房里。
有小叔这个卷王在前做表率,他更是玩命的钻研功课。
至于苏二宝?
他明显对读书没什么兴趣,已经打算跟周年一样,走武将路子。
只是如今朝廷并无武举,来日苏二宝从军后,必定只能在军队中磨练。
碍于苏二宝年纪太小,所以苏丰夫妇俩商量过后,坚持让苏二宝读书,至少考出个秀才的功名。
但在功课上,也充分尊重了苏二宝的意愿,多偏向兵法。
基于此,苏润睡醒后,不知道从哪里拖出个摇椅,搬到院子里,然后大爷似地躺在上头晒太阳,顺便给两个侄子讲解:
“县试嘛!就考基础的四书题和经义题,再做一首诗而已,很简单的!”
“你们听小叔跟你们说,拿到题目,记得先写姓名、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