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东北行2(2/2)
经过一番漫长而又激烈的“交锋”,刘平安凭借着出色的谈判技巧和对市场的深入了解,与几家供应商终于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之前谈判时的紧张气氛。随后,双方在友好而融洽的氛围中签订了意向协议,协议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晶,承载着对未来合作的期待。
与此同时,在洽谈室外的其他区域,刘平安的同事们也正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分散在不同的摊位前,与水果、干货等供应商进行着紧张的洽谈。同事小李面前的供应商是一位热情开朗的大姐,她一边熟练地介绍着自家水果的品种和特点,一边拿起一个红彤彤的苹果,递到小李面前,笑着说:“小伙子,你尝尝,这苹果可是我们自家果园种的,不打农药,纯天然的,甜得很!”小李接过苹果,咬了一口,那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散开,他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大姐,这苹果味道真不错!咱们这次采购量也不小,您看在价格上能不能优惠点,以后咱们长期合作。”大姐爽朗地笑了笑:“行嘞,看在你们这么有诚意的份上,价格给你们打个九折,不过质量你们放心,我这儿的水果都是精挑细选的。”经过一番沟通,小李与这位大姐也顺利谈妥了合作事宜。
其他同事们也都凭借着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沟通技巧,与各自对接的供应商达成了合作意向。大家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纷纷回到集合点,准备向刘平安汇报情况。
然而,采购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就像平静的湖面下往往隐藏着暗流涌动。在与其他一些供应商洽谈时,他们遇到了不少难题,仿佛置身于一片荆棘丛生的丛林,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有的供应商以原材料价格上涨为由,态度强硬得如同一块顽固的石头,坚决不肯在价格上让步。他们站在摊位前,双手抱在胸前,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大声说道:“现在原材料一天一个价,我们也是没办法,成本涨了这么多,要是再给你们优惠,我们就亏本了。你们要是觉得价格不合适,那就只能另寻他家了。”刘平安和同事们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着市场行情和他们的采购需求,试图让他们理解长期合作的重要性,但这位供应商却充耳不闻,依旧固执己见,双方陷入了僵局。
有的供应商则对交货时间含糊其辞,让人难以放心。当刘平安询问具体的交货日期时,他们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一会儿说要看生产进度,一会儿又说运输可能会有延迟,就是不肯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刘平安皱起了眉头,严肃地说道:“交货时间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不能按时交货,我们的销售计划就会被打乱,损失惨重。你们必须给我一个确切的时间,否则我们很难合作。”但这位供应商却只是敷衍地笑了笑,依旧没有给出明确的承诺。
还有的供应商产品质量虽然不错,每一件产品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但供应量却有限,如同一个装满珍宝却容量极小的宝箱,无法满足他们此次大规模采购的需求。刘平安看着那些优质的产品,心中既欣喜又无奈,他诚恳地对供应商说:“你们的产品质量我们非常认可,但我们的采购量很大,你们目前的供应量远远不够。能不能想想办法,扩大一下生产规模,或者从其他渠道调配一些货物?”供应商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我们也想多生产,但受限于原材料供应和生产设备,目前实在没办法满足你们这么大的需求。”
面对这些难题,刘平安和同事们并没有气馁,他们深知采购之路本就充满挑战,每一次困难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他们围坐在一起,仔细分析着每一个供应商的情况,思考着应对的策略,准备迎接下一轮的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刘平安和同事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重新调整策略,一方面与态度强硬的供应商继续耐心沟通,分析市场形势和长期合作的重要性,试图说服对方;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其他潜在的供应商,扩大选择范围。
在寻找新供应商的过程中,他们偶然得知了一个偏远乡村有一家种植户,生产的有机蔬菜品质上乘,但因地处偏远,销售渠道有限,一直未能打开市场。刘平安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当即决定和同事们驱车前往那个乡村。
一路上,道路崎岖难行,积雪未化,车子在雪地里艰难地行驶着,时不时还会陷入雪坑,需要众人下车推车。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他们终于到达了那个乡村。
乡村里,一片片整齐的菜地被白雪覆盖着,菜地里偶尔能看到一些残留的绿色蔬菜,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他们找到了那家种植户,种植户是一位朴实的老大爷,看到刘平安他们,眼中满是惊喜和期待。
刘平安向老大爷详细介绍了他们的采购需求,并表示愿意与老大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老大爷听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带着刘平安他们参观了自己的菜地,详细介绍了蔬菜的种植过程和有机种植的方法。
“我们这里种菜,都是用农家肥,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保证是纯天然的有机蔬菜。虽然产量比不上那些用化肥的,但品质绝对一流。”老大爷一边说着,一边从地里拔出一根胡萝卜,递给刘平安,“您尝尝,这胡萝卜又甜又脆,可好吃啦!”
刘平安接过胡萝卜,咬了一口,果然清甜可口,水分十足。他当即与老大爷签订了采购合同,并承诺会帮助老大爷拓展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吃到这里的有机蔬菜。
解决了蔬菜采购的问题后,刘平安和同事们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市场,继续与其他供应商协商其他产品的采购事宜。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他们终于与所有供应商达成了合作,完成了此次采购任务的大部分工作。
在采购任务接近尾声时,他们又遇到了一个突发情况。原本与他们签订好协议的一家干货供应商,因仓库突发火灾,导致部分干货受损,无法按时、按量交货。这一消息让刘平安他们心急如焚,因为这批干货是他们此次采购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能按时供应,将会影响整个采购任务的完成。
刘平安迅速召集同事们开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刘平安亲自前往该供应商的仓库,了解受灾情况,并与供应商协商解决方案;另一路由同事们在市场内寻找其他合适的干货供应商,以备不时之需。
刘平安赶到供应商仓库时,只见仓库内一片狼藉,部分干货被烧得焦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烟味。供应商老板满脸愧疚,看到刘平安后,急忙迎了上来:“刘老板,实在对不住啊,这场火灾让我们损失惨重,这批货真的没办法按时交货了,您看能不能宽限几天,我们一定尽快补上。”
刘平安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虽然焦急,但还是努力保持冷静。他拍了拍供应商老板的肩膀,说道:“老板,我理解你的难处,但现在我们也很着急,这批货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你看看能不能先从其他仓库或者其他渠道调一部分货过来,先把我们急需的部分补上,剩下的再慢慢想办法。”
供应商老板思索片刻后,说道:“刘老板,您这么通情达理,我也不好推脱。我这就联系其他仓库和同行,看看能不能调一部分货过来,但可能数量有限,而且价格上会稍微高一些。”
刘平安点了点头,说道:“价格方面我们可以商量,只要能在规定时间内把货补上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