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这是林锐的科研成果(2/2)
许兴国拿起老花眼镜,看着上面的资料内容。
他只是看了前面几行,下意识伸手抓过旁边放着的草稿纸,然后迅速开始演算。
这是老师的习惯。
真正搞科研的人,只是将计算机当做计算工具,并不会过度依赖仿真软件。
他们在手算的过程中,脑袋也在思考。
半小时后。
许兴国这才放下了手中的铅笔。
他抬头看向眼前的李拯,声音有些颤抖道。
“好啊,好!”
“李拯,没想到你也没有放弃,这里面的矢量分析做得非常巧妙,运用旋转惯量来实现持续性爆震推进,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想法!”
“只不过,这里面有些细节我不太清楚,例如转动惯性系统稳定判据这里,这部分你到底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要用到无穷级数,而且你确定会收敛不会持续震荡?”
谈及学术,许兴国眼神里面充斥着亮光。
听着许老这么说,李拯心头也是稍稍安定了几分。
最先看到这份卷宗的时候,他只觉得对方像是在推导矢量发动机。
可是现在,得到许老的认可,那基本上确定无疑了。
许老何等身份,浸淫矢量发动机三十余年,他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不少都是担任国家J系列歼击机的总设计师。
他说这没问题,自然就没问题。
面对老师的问题,李拯也没有贪功,豁然站起身子,将后面的原始卷宗影印版拿出来。
“老师,其实这不是我的研究成果,而是滨海一中这个叫做林锐的学生,他推导出来的!”
“至于我,说来惭愧,失去了平台之后,矢量发动机这块的研究,几乎停滞了。”
卷宗影印版铺开在许兴国的面前。
看着前面答题卡的区域,许老知道,李拯没有说谎。
“高中生?”
“这个高中生的身份能落实吗?”
“我这就让你师兄杨新民跑一趟,让他务必找到这个考生……”
正说着,许老拿起面前的座机,拨通了电话。
没多久时间,杨新民推开办公室的大门,走了进来。
在看到杨新民的时候,李拯也是微微一怔,旋即喊出许久未曾说出来的话。
“师兄好!”
杨新民也是微微一愣,打量了几下李拯,这才有些狐疑道:“你是,李拯师弟?”
“是我!”
李拯认真回答道。
“你回来了,好啊,你是不知道,老师这些年……”
杨新民看着眼前已经四十来岁的李拯,下意识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正说着的时候,却听到旁边许兴国咳嗽了几声,出言打断道:“新民,这是你李拯师弟带来的卷宗,说是一名高中生研究推导出来的东西!”
“你过来仔细看看……”
话音落下,杨新民也不含糊,迈步向前,接过眼前的推导公式。
三十行的推导公式,在他的眼前,仿佛像是活过来一般。
外行来看,这些公式非常粗糙,甚至于没有详细的推导过程。
但是在龙科院这些行内专家眼中,三十多行的代码公式,却精准地踩中每一个核心关键。
“高中生?”
在看完之后,杨新民忽然疑惑地念叨着三个字。
在他的记忆中,似乎有什么东西,被唤醒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